Page 130 - 2024-9期
P. 130
理科研讨
叠叠、稻田间的小径规划、果园中的果树排列等系列 数学经验服务生活。
壮族传统农业活动的图片或视频,通过这些生动的 综上所述,基于“八桂教学通”将壮族数学思想
画面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 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探索壮族
些农业活动中蕴含的几何图形知识:“在这些图片中 传统图案中的几何美、掌握民间故事中的数学逻辑、
看到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它们是如何被巧妙地应 体验农业活动中的数学应用以及汲取数学文化遗产
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 中的数学经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欲。在学生对农业活动中的几何图形有了初步感知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
后,动画演示梯田的横截面如何构成一系列平行的 的认同与自豪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矩形或梯形,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梯形
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分析果园中果树排列的规律,帮 参考文献
助学生了解网格图、对称性等概念在农业生产中的 [1]黄秋晓 .“八桂教学通”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
应用;介绍梯田、果园等农业景观的历史渊源、文化 意义[J]读写算,2024(17) .
.
意义和社会价值,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农业活动中的 [2]陆瑞干 .探究八桂教学通平台在初中阶段教
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可数学 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4(7) .
.
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3]周雪薇 .借助“八桂教学通”提升初中数学教
(四)壮族数学文化遗产中数学经验的融入 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
壮族数学文化遗产饱含本民族的数学智慧和数 全等三角形”一课教学为例[J]广西教育,2024(1) .
.
学经验,其中涵盖了壮族人民在农业生产、建筑艺 [4]陈光敏 .利用“八桂教学通”优化初中数学教
术、日常生活等领域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及独特的数 学的路径探索[J]广西教育,2024(1) .
.
[5]
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利用“八桂教 [5]叶珍华 .“八桂教学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
学通”平台提供的多媒体展示功能,将壮族数学文化 应用探究[J]广西教育,2023(25) .
.
遗产中的经典案例、传统工具、历史文献等进行数字
化处理,制作成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展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2022 年度规划立项
示这些数字资源,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数学智慧和 课题“基于八桂教学通的壮民族文化渗透初中学科
数学经验,理解其所蕴含的数学原理与数学思想,并 教学的实践研究”(2022ZJY143)研究成果。
采用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等形式将其应用于数学学 (责编 罗汝君)
习及日常生活中。
以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中心对称》教学为
例,教师以数字化形式展示壮族数学文化遗产中的
壮族传统建筑、民间工艺品、图案设计等,这些作品
往往都是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经验积累,蕴含着丰
富的中心对称美学,如壮族干栏式建筑的正反两面,
其结构布局、装饰图案均呈现显著的中心对称特点;
展示壮族绣品中的蝴蝶、花朵等图案,并动画展示其
围绕中心点旋转180度后仍能重合的对称美等,引导
学生基于这些壮族数学文化遗产中的数学智慧与数
学经验思考数学中的对称概念,初步感知“中心对
称”。接着。再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的多媒体功能,
以高清图像、3D 模型、动画演示等手段详细剖析这
些文化元素中的中心对称特征,且从中选取一座壮
族干栏式建筑的 3D 模型进行旋转、缩放,让学生直
观看到其各个部分如何围绕中心点形成对称,并结
合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数学现象总结这些数学经验,
以此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学会利用这些
128
教师纵横 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