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4-11期
P. 5
前沿视角
前沿视角
来华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探究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
李 昕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
能力是留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该研究以库伯的体验式教学为蓝本设计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知
识讲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调查结果显示,体验式教学提升了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评
价中,小组交流的教学活动评分最高且与跨文化能力数值呈现正相关关系;通过访谈也进一步确认留学生在
小组交流中因得到尊重会产生愉悦感。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体验式教学可以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由此
建议加强文化环境的建设、建立正面的文化态度和引导留学生适当的文化行为,以更好地培养来华留学生对
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能力;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11EM-0003-05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于建设“一带一路”,培养 心的非正式教学环境中获取,这对文化环境的创建
知华友华的国际友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 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最后,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方
总书记提出“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 面,如何构建跨文化能力的指标及评价其教学效果,
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 提升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可移植性成为一个难题。
出去” 。对来华留学生的培养,2018 年,教育部颁布 因此,只有深入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与体
[1]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其中跨文 验式学习环境的各要素关系,才能建立起符合实际
化和全球胜任能力是一项衡量指标,要求“来华留学 需求、可操作性高的教学方案。本研究在综合文献的
生应当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 基础上试图探讨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留学生对中华
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 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跨文化能力。
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 一、研究设计
[2]
此能力集中在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环境的适应、 (一)理论框架与教学活动设计
包容和理解上。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则作为跨文 研究以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模型作为理论框架,
化能力和中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值得教育部 设计了端午节包粽子主题文化教学,借此提高来华
门和教育工作者探讨研究。 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学内容包含三
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能力与中华传统文化认同 个活动:(1)端午节由来的讲解;(2)粽子的制作演
的培养,可通过体验式教学将留学生课堂实践获取 示,留学生参与包粽子交流;(3)留学生对中华传统
的自身经验再上升到文化的认知认同。但是,在实施 文化的体验。结合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模型,教学活动
过程中也面临以下难题:首先,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关 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文化体验阶段、文化概括阶
联性不强,易造成留学生认知的断裂;其次,体验式 段、文化交流阶段和文化尝试阶段。文化体验阶段,
教学设计与文化环境的融合存在困难,体验式教学 教师播放影视资料让留学生认知端午节的活动,从
重视学生的经验获取,而经验的获取不仅需要从正 而获得端午节的初步体验;文化概括阶段,教师以课
式教学的文化环境中感悟,而且需要从以学生为中 堂教学的形式,结合中国概况有关端午节的章节详
作者简介:李昕(1987— ),男,广西柳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3
教师纵横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