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4-11期
P. 7
前沿视角
问卷,两次分别回收 30 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 15 人、 的评价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女生15人。跨文化能力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平均值来看,留学生最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
从总体平均值的统计情况来看,以平均值3分为 的小组交流,其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和以
中等基准,留学生在参加教学活动前的跨文化能力 学生为中心的粽子制作,3组数据的标准差均低于1,
处于中等较高水平,达到 3.65,通过教学活动后达到 内部离散程度不高,表明留学生对每一种教学活动
了 3.98。从 5 个项目的平均值可以看出,除了交流专 的评价内部差异不显著。
注度在教学活动后有所降低,其他 4 项均有所提升, 跨文化能力与 3 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相关系数及
涨幅为 6%~17%。从配对样本 t 检验的 p 值可以看 方差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出,教学活动前后文化交流参与度、文化多样性的尊 相关系数显示,在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
重和交流愉悦感均小于 0.05,在统计上存在显著性 跨文化能力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交流存在正相
差异。总体而言,通过参加本次教学活动,留学生的 关关系,达到 0.704,表明小组交流的教学活动与留
跨文化能力得到了提升,达到9%。 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有正相关关系;其他 2 种教
为验证 5 个项目的平均值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是 学方法的相关系数均低于 0.5,表明其他 2 种教学活
否具有相关性及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和方差检验 动对留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结果(如表2所示)。 (二)访谈结果
由检验结果可知,在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前提下,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研究人员采访留学生详
部分项目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文化多样性的尊 细了解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与教学活动的关联。
重与交流愉悦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最高,达到了 在第一部分访谈中,留学生认为,以教师为中心
0.869,其次是交流自信度与交流专注度,达到了 的课堂知识讲授拓展了他们的见闻,在知识方面帮
0.603,其他项目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文化交流 助他们尽快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构建一个初
参与度与交流专注度、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交流专 始印象,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让他们对端午节划龙
注度、交流愉悦感和交流专注度这3组平均值之间存 舟的印象尤为深刻;部分留学生对屈原的行为提出
在显著性差异。 了自己的见解,认为忠君爱国的方式不仅只有这种
在教学活动的评价方面,留学生对3种教学活动 表达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达,而且报效的对
表2 教学活动后5个项目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和方差检验
项目 文化交流参与度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交流自信度 交流愉悦感 交流专注度
文化交流参与度
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0.276
交流自信度 0.536 0.444 -
交流愉悦感 0.117 0.869* 0.376
交流专注度 0.446* 0.073* 0.603* 0.007*
表3 教学活动评价调查结果
教学活动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课堂知识讲授(教师为中心) 1 5 3.70 0.781
小组交流(学生为中心) 3 5 4.03 0.547
粽子的制作(学生为中心) 1 5 3.37 0.912
表4 跨文化能力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相关系数
教学活动 课堂知识讲授(教师为中心) 小组交流(学生为中心) 粽子的制作(学生为中心) 跨文化能力
课堂知识讲授(教师为中心) 1
小组交流(学生为中心) 0.570 1
粽子的制作(学生为中心) 0.248 0.109* 1
跨文化能力 0.406 0.704* -0.131* 1
5
教师纵横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