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24-11期
P. 8
前沿视角
象更应倾向于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交流则是 文化本质上是人与人在交流中所包含的一整套
塑造文化的态度认知,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教师的 意识,并通过显性与隐性的言行体现出来。从教学活
讲解,部分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有所 动结果看,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已有提升,但前后并
转变,由以前具有乡村气息的田园文化转变成兼具 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因此帮助留学生接受中华传统
包容与开放的现代文化,而且在讨论中也提升了听 文化需要一个长久和持续的过程。力图通过一次课
说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包粽子活动,通过教师指导 程达到让留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虽不现实,但也
和同学帮助,主要提升他们的交流技能和动手能力, 是帮助留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通过观
具体体现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肢体语言交流、表达思 察发现,在中华传统文化初印象的建立上,对于尚未
维和理解能力等方面。 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留学生而言,其建立是一个从
在第二部分的采访中,留学生表达了自己对中 无到有的过程。而对于具备一定知识和感触的留学
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具体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小组交 生,其建立过程是对原有的文化态度与文化价值观
流中。留学生对不同甚至反对意见耐心倾听、认真 不断丰富不断修正的过程。在去伪存真的教学过程
思考,体现了理解和包容。如果他们的意见得到倾 中,教师授课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留学生能
听与理解,那么他们会感到开心。此外,留学生也解 否顺利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小组交流阶
释了他们自身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能帮助他们在 段,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跨文化能力,以根据不同
交流中更自信,并促使他们专注于对方传达的信 文化做出调整,合理地引导留学生建立正确的中华
息。这两项也解释了调查问卷中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传统文化价值观。因此,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是需要
和交流愉悦感,交流自信度和交流专注度具有高正 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关性的原因。 (二)跨文化能力的提升
在第三部分的访谈中,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小 从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可知,小组交流是评价
组交流,留学生表示交流可以展示他们的观点,特别 最高且与跨文化能力提升相关度最高的教学活动。
是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的时 在小组交流方面,留学生除了要准确清晰地表达自
候他们热情很高,同时,他们也乐于分享其他人的意 我习得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如何得体地表述自己的
见。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知识讲授,留学生反映这是 思想、分析和对比本国文化和别国文化的差别,这也
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可以系统掌握书本知识,但教 是跨文化能力的一项基本技能。但就授课效果来看,
师不了解学生的困难点和疑点,容易一笔带过,部分 部分留学生难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需要时间思
留学生表示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可以提前预习并记 考和形成自己的判断,留学生对教学的即时反馈具
录,在课上或者课后查阅书籍或咨询老师、同学。以 有滞后性,当留学生对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后,也会
学生为中心的包粽子活动,留学生反映除了粽子制 提出自己的质疑甚至反对意见,如果在此阶段教师
作比较困难,对于内向的留学生,频繁求助别人也是 未能合理地进行引导,留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
一种挑战,制作失败也伴随着失落感。 可也许会出现倒退 。在粽子的制作方面,更多的是
[6]
三、分析与讨论 注重协调合作方面,这一部分更注重留学生的高效
(一)中华传统文化认同 合作,以提升留学生的文化交流参与度。课堂知识讲
从研究结果看,留学生的文化交流参与度得到 授主要集中在抽象知识和理念的传授,帮助留学生
提升,最主要的是得益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两次教学 系统高效地掌握课堂知识。对于这两个评分较低的
活动的开展。此外留学生在采访中表达他们会根据 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例
自己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如内 如,从采访中可知,以学生为中心的粽子制作活动,
向的留学生倾向于课后查找资料解决困惑,外向的 留学生在包粽子失败的时候会产生失落感,教师可
留学生会在课堂上向老师、同学询问,这一点体现了 以思考如何进行鼓励和指导,帮助留学生克服困难
[4]
留学生个体性格也会影响文化的认可 。留学生对屈 等;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法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教师
原行为的解读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以及时代与社会 可以给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或让留学生把不了
的改变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 解的文字和知识点安排在课后查找资料深入了解,
[5]
6
教师纵横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