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4-11期
P. 12

前沿视角



                (二)构建稳定师资,提升教育质量                                续约。建议当地政府设立具有奖励效益的乡村教育
                 全科教师的持续留任是构建乡村教育稳定师资                           贡献奖,对在乡村小学工作满6年后还继续在本单位
            体系的核心动力。城镇化的加速,导致越来越多孩子                             长期工作且表现突出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给予一次
            跟随父母到城里生活,乡村小学生源流失、师资力量                             性奖金或长期津贴,以表彰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卓越
            薄弱的问题也日益显著,村民居住地分散的情况更                              贡献。其三,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称评
            是加剧了乡村小学“撤点并校”的现象。乡村学校的                             定体系。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因“一专多能”的职业特
            多变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没有系统稳固的教师                              性,在平时教学中承担着更多的工作和压力。因此,
            队伍,呈现出人员稀少、流动较大等现象。2012 年教                          除了经济激励,政府还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定
            育部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                             体系,提高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职称晋升上的优先
            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文,强调“要定向培养全                             待遇。例如设立乡村小学全科专项职称评审通道,降
            科师范生,不断扩大乡村教师规模,培养一批批下得                             低评审门槛,增加评审频次,让更多优秀的乡村小学
            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教师”。这一政策为乡村                            全科教师能够获得应有的职称和荣誉。通过多种形
            教育引入了新鲜血液,定向培养的全科师范生凭借                              式的激励政策引导,让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续得了
            全面出色的教学能力和深厚的乡土情怀成为稳定乡                              约”,也“教得好书”。
            村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的主力军。                                      (二)就职单位完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师工作满
                (三)享受政策优惠,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意度
                 公费师范生政策是成就个人、发展地方教育的                               根据定向培养就业协议,全科师范生毕业后到
            双赢政策。2013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联                           协议地乡村学校服务不少于 6 年。在这期间,乡村小
            合印发《广西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一                              学在提升全科教师续约意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文,指出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享有学杂费减免、生活                             尤其是乡村小学的教学环境的好坏对乡村教师有着
            补贴等优惠政策,毕业后直接安排至乡镇小学就业,                             最直观且深远的影响。学校管理层应从多个方面完
            确保入编入岗,为他们的职业发展铺设了光明的前                              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教学环境,吸引乡村小学全
            景;此外,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任的全科教师还可                             科教师主动留下来。其一,乡村小学应争取政府资金
            以享受职称晋升、专业培训等发展福利。这一政策的                             及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多渠道吸纳资金,从而加大投
            实施,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                              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和更新教学设备,持续引入现
            间,进一步激发了青年投身乡村教育的热情与决心,                             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提供
            给乡村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促进了地方教育事业                              优质的教学空间,让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能及时接触
            的蓬勃发展,并为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的连接搭建                              到最新的现代教育,缩小与城区小学在教育教学上
            了重要的桥梁,有力推动了乡村教育的繁荣与进步。                             的差距,减少教师往城区学校流动的意愿。其二,乡
                 三、提高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续约意愿的措施                            村小学应关注全科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乡村小学受
                (一)当地政府出台激励政策,支持教师续约                            地理环境差、学校培训资源少的影响,很少有能力和
                 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关键之中的关键。当                           条件在本校自行开展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因此应提
            地政府应建立针对性的长期激励机制,促使乡村小                              供外出培训和交流学习的机会或邀请大学专家教授
            学全科教师愿意继续留在当地学校任教,持续吸引                              来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或课题研究活动,让全科教师了
            并稳定乡村小学全科教师队伍。                                      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乡村小学全科教
                 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往往会受到地理位置、基                           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其三,学校应
            础设施、人才流动等因素的制约而低于城市教师的                              完善全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全科教师成长档案,
            平均工资水平,这也是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普遍向大                              记录其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对表现优秀的全科教师
            城市流动的原因之一。对此,当地政府应给予乡村小                             给予表彰和奖励。与此同时,加强对乡村全科教师的
            学全科教师经济激励支持。其一,要确保当地的乡村                             关心和慰问,定期组织慰问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和
            小学全科教师的基本工资不低于本地公务员的平均                              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实施这些措
            工资水平,并且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提供额外的福                              施,进一步增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归属感和凝聚
            利,例如乡村教师子女择优免流程进入市、县区优质                             力,使其更加愿意留在本单位工作。
            小学上学或提供相关基金支持等,为乡村小学全科                                 (三)高校加强乡土情怀教育,鼓励师范生服
            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其二,要确保乡村小学全科教师                             务乡村
            在定向培养就业协议规定的 6 年任教期满后还愿意                                小学全科教师的未来去向是乡村学校或乡村教
                                                            10
                                                      教师纵横 2024.11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