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4-5期
P. 5
前沿视角
前沿视角
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团体化路径探究
——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圆梦使者”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为例
林 裕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化已成为社会公益活动发展的趋势,它有助于建设系统性育人场域,更好地弘
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环境育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圆梦使者”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经过九年的探
索,从校园走向社会,开创了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团体化的新模式,为其他公益项目有效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宝
贵经验。学校树立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团体化的育人理念,从探索出可复制和可操作的“12234”新公益模式、持
续迭代升级提振项目生成能力、深化思政教育与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整合多方资源聚力塑造新成果等方面进
行“圆梦使者”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团体化实践,并对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团体化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化;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05EM-0003-03
高校公益社团可以通过学校与社团、教师及社 航。志愿者通过言传身教,把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
会的共同培育,为社团的开展提供载体与平台,让学 留守儿童,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同
生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 时,通过实际行动示范如何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 紧密结合,激发留守儿童和大学生共同为实现中华
优化高校育人功能,提升育人实效。南宁职业技术学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院“圆梦使者”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自2012年开展留守 (二)立足全面发展,深化实践育人的系统性
儿童“圆梦之旅”活动以来,使 31 名留守儿童第一次 将实践育人置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系统中
走进城市,实现“走进去”和“带出来”相结合的关爱 去把握,使其与“五育并举”协同共进,要求从实践
留守儿童新模式,并成立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圆梦 观、实践精神、实践能力、实践习惯的养成入手,大力
使者”关爱留守儿童项目。 推动精准育人、全面育人。“圆梦使者”项目遵循全面
为使此项目更好地引领高校公益社团项目的发 发展的理念,系统规划实践育人过程,项目从留守儿
展,也让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关心和关注社会公益 童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设计了一系列关
活动,汇聚更多更强的社会力量,使公益活动进一步 爱活动,如兴趣课程、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文化体育
稳定化和专业化,此项目团队于 2020 年发展成为全 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而
国首家校园社会化关爱留守儿童组织,在不断的实 且注重留守儿童精神层面的成长和心灵慰藉,促进
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如何将其成功经验发扬 其全面发展。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也在实践中提升了
光大,推动高校公益项目向社会团体化创新发展,成 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
为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所在。 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有
一、校园公益项目社会团体化的育人理念 机结合。
(一)突出思想引领,明确实践育人的导向性 (三)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实践育人的前瞻性
“圆梦使者”项目坚守思想引领的原则,明确实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
践育人的导向性,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本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付之 的实践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今天我们所面
于行动,以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引 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
导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兼顾知识理性、生活理 大”。这是党对国内外新形势的研判,也是对实践育
性与实践理性,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保驾护 人的方式方法创新提出了要求。“圆梦使者”项目以
作者简介:林裕(1992— ),男,壮族,广西南宁人,网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双创教育研究。
3
教师纵横 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