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4-10期
P. 7
前沿视角
持劳动教育;第三,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劳动教育,逐 业师资的指导下开展的,能有效弥补家庭劳动教育
步将劳动教育内化于家庭生活之中,真正发挥家庭 的不足。社会是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之外最广阔的学
的基础作用;第四,县域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全学段一 习场所和空间,能给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劳动体验。家
体化设计、实施劳动教育,形成大中小幼劳动教育的 庭、学校和社会承载着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
联动机制;第五,县域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协调职业教 有统整三者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场所和资
育和普通教育,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指导、引导、鼓励 源优势,建设包括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和社
职业教育支持普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 会劳动教育三大子系统的综合劳动教育体系,才是
(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 真正意义的协同教育。在劳动教育的形式上,在家庭
1. 要明晰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职责定位。 中,“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学生的生活过程既
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是劳动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学生常会抱怨父母
政府是指导者,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系统 “唠叨”、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进行“教导”,这正是家
谋划,推动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强化劳动教育的场地 庭教育生活化、随机性特征的反映。在学校中,劳动
设施设备等条件保障,增强对教育效果的引导和评 教育往往是以课程的形式呈现,以班为单位开展集
估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是管理者,要凝聚各级政 体教学,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教学,系统
府、各类学校、社会组织和千万家庭的力量,兼顾多 化传授劳动技能;学生在教室里只是接受劳动技能
方诉求,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基层家校社协同育 与劳动方法的指导,具体的劳动实践则要在家庭或
人实践既不违背教育规律和规范又不违背儿童健康 社会中完成。在社会中,劳动教育往往是以公益性实
成长的科学与自然规律。学校是实施主导者,要发挥 践活动来实现,情境性、体验性是其主要特征,通过
主导作用,指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家庭积极配 在社区或各类社会场合中的体验性活动和情境性教
合学校的劳动教育。学校应主动同社会各部门联系 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等。三
沟通,统筹利用好社会的各种劳动教育资源,积极拓 者各有侧重,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劳
展校外劳动教育空间,例如博物馆、体育馆、社区活 动素养。
动中心等,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和资 (三)建设全学段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源目录清单,依据不同基地资源情况联合开发劳动 县域教育行政部门是劳动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部
实践课程。家庭是实施主体、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 门,要整体把握劳动教育的发展逻辑及规律,统筹社
所,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劳动 会各界教育资源,对大中小幼一体化考虑,规划适合
品质和劳动能力,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的各项劳动 本地的劳动教育发展路径。一是构建整体推进格局。
教育,经常带领或支持孩子参与体验社会上的各种 县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制定相关政策
劳动,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内容和形式。社会是支 制度,提供资源支撑,形成县域统筹、整体谋划、协同
持者,要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引导学 推进的劳动教育新格局。二是成立县域劳动教育协
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面向学生开放社会中真实的 同指导机构,负责全学段劳动教育的整体推进、评
劳动教育场所和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 价、研究和指导等工作。三是构建县域劳动教育服务
更多的劳动体验机会。 平台,统筹开发县域劳动教育资源。包括:打造面向
2. 要建立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引导学 全学段学生开放的劳动教育基地,解决劳动教育场
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在协同中照顾到彼此的利益,在 所不足难题;一体化设计、开发、实施劳动教育地方
实践中充分尊重对方的教育诉求,激活三方协同育 课程,有效解决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目标
人的内在动力,探索更有认同感的家校社协同育人 各有不同的问题,解决当前存在的不同学段之间的
实践路径 [11] 。在教育价值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要 交流相对较少,学段之间教育目标、课程内容衔接不
在尊重彼此差异的基础上,达成劳动教育价值观的 畅等问题,以保证劳动教育的持续性;根据县域劳动
协同一致,这是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逻辑起 教育特点,一体化统筹配备师资,即师资直接由县域
点。在教育内容方面,家庭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服务性 教育教育部门主管,根据各校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
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这两种劳动与孩子每天的生 需要,在各学校间自由流动,解决由于劳动教育师资
活紧密相关,学生开展此类劳动有着天然的实践优 的特殊性,各学校无法配齐各领域专业化的劳动教
势,但也存在零散、即时、随意、不成体系等不足。而 育师资的问题;统筹推进县域内高等师范院校开设
学校劳动教育是有目的地开展的,是专家或教师团 劳动教育师资相关专业,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开展劳
队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是科学的、系统的,是在专 动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引导部分学科富余教师转型
5
教师纵横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