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2024-12
P. 10
前沿视角
中。其次,共青团青年在学校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 (一)加强思想引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普遍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为乡村振 共青团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要从思想引
兴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领方面入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从思
和绿色发展。最后,共青团青年在长期的志愿服务和 想上为高校青年奉献乡村奠定坚实的思想和理念基
“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 础,帮助青年学生认识乡村、了解乡村、适应乡村、奉
经验,能更快地融入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这几点 献乡村。首先,充分利用思想育人的平台优势,以习
优势条件,让共青团青年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
者、创新者和实践者。 实践“三下乡”、第二课堂、青马工程、西部计划等形
二、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育的原则 式,结合青年特点的思政教育,将乡村振兴主题融入
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育,不仅体现了青 思想教育体系,让青年学生坚定自己去到乡村的信
年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 念与理想,促进“五育并举”。其次,采用宣传教育、理
活力。共青团青年在其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论学习、实践育人等方式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政治性与道德性相统一的原则 厚植其家国情怀,增强其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感。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在实践教育中,注重培养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 精神、社会责任感,全面促进高校共青团青年队伍建
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历 设和青年农民队伍建设;并基于实践教育,用劳动实
史任务,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践唤醒乡村学生对故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青
共青团作为党的青年组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年团员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深入乡村开展实践教 (二)培育爱农情怀,构建能力培养服务体系
育,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
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 信时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建
(二)志愿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设,始终把农业农村建设放在第一位,要把课堂学习
共青团通过广泛动员和组织青年志愿者,鼓励 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
青年到乡村去、到基层去,将青春热血洒在祖国的广 本事。共青团要引领青年在乡村振兴中了解国情、增
阔天地里,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由于志愿服务 长才干,培养有责任担当、有奉献精神、有实践能力
项目的多样化,共青团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 的新时代人才。这种情感的投入是参与农业建设的
深入调研,精准对接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了解乡村 内在动力,能让学生更用心地感受农村的地位和价
的产业结构、文化背景、生态环境等具体情况,以自 值。共青团组织要积极整合当地文化资源,把本土红
身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资 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要素嵌入社会实践内
源的有效利用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容中,坚持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共同熏陶。在学校教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原则 育中,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研讨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共青团 会、主题团日等形式,把乡村振兴宣传覆盖到青年聚
青年在乡村振兴实践教育中,既要学习相关理论知 集的地方、扩大到学校和网络等阵地,实现“青年在
识,又要参与实践活动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 哪里,宣传就在哪里”。在校外实践中,通过实地调
如参与农业生产、乡村治理、文化传承等实践活动, 研、农村体验等活动,让青年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和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 农业,激发青年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村发展的关注。
己的力量。共青团青年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 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全时段覆盖,开拓创新,注重
能更好地把握乡村振兴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实践的 实效,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联系,构
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能力培养服务体系,引导青年厚植爱农情怀,将个
三、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育的实施路径 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主动投入农村、农民和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探索乡村振兴实践 农业的发展建设中。
教育路径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笔 (三)注重实践育人,强化兴农本领能力
者将其归纳整理为知、情、意、行“四位一体”实施 兴农本领是时代的需要。新时代的农业农村现
路径,为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教育提供思考 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掌握
与借鉴。 深厚的农业知识,又要求具备实践能力。大学生虽然
8
教师纵横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