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2024-12
P. 119

理科研讨



                 3. 运用同伴教学法明确讨论的步骤,让学生通                         无法判断降温后曲线上的点的具体移动情况,最终
            过讨论选择、互动讲解,逐步掌握溶液的具体含义和                             选择错误。
            状态的变化                                                   在以上的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的交流,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每道概念测试题的正确率                           步掌握饱和溶液的具体含义,并进一步理解溶质质
            稳定保持在 30%~70%,说明测试题难度适中且有                           量分数所代表的含义,以及理解在降低温度后,饱和
            效。因此,教师可以放心地引导学生进行下一个教学                             溶液中溶质、溶剂、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的变化。
            步骤: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不仅                             经过讨论这个环节得出问题答案后,教师再次要求
            可以与同桌交流,还可以主动与周围的同学甚至跨                              学生进行举手表决。通过举手表决的结果发现,经过
            越座位去寻找更多的同学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求                             讨论后,正确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甚至还可以达到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步骤:(1)说明自己                            100% 的正确率。例如,在第一道概念测试题的解答
            选择的答案以及理由;(2)倾听别人的答案以及理                             中,答题正确率从原来的52.5%达到了95%。
            由;(3)鼓励学生之间采取一种积极而批判性的互动                                4. 学生通过亲自讲解,归纳总结,搭建起一个逻
            方式,尝试找出对方的漏洞并进行提问、质疑;(4)反                           辑严密的知识体系,提升了学习效率,为未来打下坚
            思自己的答案以及理由,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答案                              实的基础
            或者接受对方的意见;(5)形成共识;(6)寻找其他的                              学生通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交流与探讨,彼此
            同学重复以上步骤。下面以第一道概念测试题为例,                             间产生思想碰撞,极大地深化并拓宽了对相关概念
            说明学生如何通过讨论逐步掌握溶液的含义和状态                              的理解。随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机挑选
            的变化情况。                                              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细致剖析了各个选项的情况。
                 依据图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将                     在学生代表对测试情况分析完毕后,教师进一步引
            210g的KNO 饱和溶液降温至30℃,不正确的是( )                        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总结,帮助学
                       3
                 A.降温后有晶体析出                                     生搭建起一个更加清晰、逻辑严密的化学知识体系。
                 B.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                                       在“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这一课中,教师
                 C.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通过运用同伴教学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选择、互
                 D.降温后,溶液依然饱和                                   动讲解、归纳总结,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只侧重于
                 选择答案 B或 C或 D的同学,他们找到了和自己                       主要知识点讲解和机械记忆、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
            答案不同的同学,并根据以上六个步骤进行讨论。在                             和深度学习能力培养的做法,强调了学生之间的互
            这过程中,没有选择 B 的同学把降温析出的溶质当                            教互学、协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同伴评
            作溶剂或者其他因素,认为溶剂质量减少,所以不选                             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相互帮
            B。而选择 C 的同学因无法辨析出溶质与溶液中溶质                           助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伴教学法
            质量分数的关系,故选 C。选择 D 的同学因无法正确                          在初中化学习题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显
            理解溶解度曲线上的点以及上方的点的含义,所以                              著的特点。
                                                 表3   测试题答题正确率统计表
                                    A                   B                  C                   D
               系列     题号                                                                                  答案
                            人数(人) 百分率(%) 人数(人) 百分率(%) 人数(人) 百分率(%) 人数(人) 百分率(%)
                      (1)      0         0        16        20        42       52.5       22       27.5    C
             一条溶解     (2)      15      18.75      31       38.75      29       36.25      5        6.25    C
             度曲线      (3)      0         0         0         0        38       47.5       42       52.5    C
                      (4)      2        2.5        4         5        34       42.5       40       50      D
                      (1)      9       11.25      11       13.75      16        20        44       55      D
             两条溶解     (2)      27      33.75      10       12.5       14       17.5       29      36.25    D
             度曲线      (3)      8         10       17       21.25      55       68.75      0         0      C
                      (4)      0         0         0         0        30       37.5       50       62.5    D
             三条溶解 (1)          0         0        56        70        0         0         24       30      B
             度曲线      (2)      0         0        49       61.25      21       26.25      10       10      B
                                                            117
                                                      教师纵横 2024.12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