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2024-12
P. 114
理科研讨
现象涉及物理学的传热原理和生物学中关于鱼类生 章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参照
存环境的知识。为了完成研究任务,达成这个项目的 生物实验教学中将化学学科的实验器具引入其中的
研究目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确定测量水 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取3个烧杯,并分别在这
温的方法,确定观察鱼类行为的时间段,自己收集相 3个烧杯中加入水、水、酒精,随意挑选一个装水的杯
关数据,准确记录水温变化和鱼类活动情况,并运用 子加入适量的食用盐加以搅拌。同时,为了更好区分
所学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规律, 这3个烧杯中的不同物质,让学生在烧杯上贴上相应
最终完成了探究任务,达成了项目研究目标,收获了 的标签,再滴进几点红墨水。其次,找3个气球吹成同
项目研究成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巧妙利用项 样大小,并用注射器将烧杯中的不同液体注射到气
目式学习优化跨学科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 球中。最后,分别将气球放进水槽中,观察实验结果。
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学生在此过程中会发现,装水的气球会悬浮起
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研究的效 来,装盐水的气球会下沉,而装酒精的气球会上浮。
率,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虚拟实 由此,学生就会得到一个结论:在水中,物理的沉浮
验室软件,对复杂的实验进行模拟,使本来在农村 与密度有关。除此之外,学生会发现,之所以在实验
学校教学现场难以开展的核物理实验得以完成。这 过程中会使用红墨水,就是因为水是透明的,而红墨
类微观实验通过虚拟软件能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 水的可视度较高。
原子核内部结构和核反应过程等微观世界,通过虚 在这一节跨学科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种种
拟实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边界,让学生能 举措都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物
够接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并引发他们对物理学科 理的认知性,进而提升实验教学成效。由此可见,物
的学习兴趣。 理教师若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不仅需要
跨学科实验不但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开阔了学 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还应借鉴其他学科的实验
生的视野,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风力发 方法,科学使用其他学科的实验器具,以加深他们
电在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中的应用,不但包含了物理 对实验的印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独特魅力。
学科中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也包含了地理学科中 (五)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跨学科实验
风能资源的分布以及环境科学中清洁能源对生态环 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
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案例生动具体,激发了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全面衡量学生在跨学科
学生的思维活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跨学科 学习中的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
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在项目式 果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三个主
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方面的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把评
(四)科学利用跨学科实验器具拓展学生思维, 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方面。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导的自然科学,大 例如,在物理与化学的实验中,评价学生在探究
部分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从某种意义上 物质变化时是否能够同时掌握物理和化学的原理,
来说,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实验教学离 包括理解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物质的状态变化
不开各类实验器具与设备,而地处农村地区的中学 等知识,以及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类型等;是否能够在
实验设备相对欠缺,偶尔还会出现实验器材与初中 实验中探寻出物理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物理教材不匹配的情况。跨学科教学模式下的物理 又如,在探究金属生锈的实验中,教师在评价学
实验要求实验器材与物理器材相匹配,才能确保教 生对物理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就要注意以下情
学实验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 况:学生能否理解这个实验是金属与氧气等物质发生
进行实验教学时,为了确保教学实验的有效性与准 化学反应的过程,而其生锈过程中伴随着热量变化、
确性,不仅可以灵活采用其他学科实验操作的方法 体积膨胀等现象又涉及物理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这
以及理念,而且还可以适当使用跨学科的实验器具, 种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此达成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物理实验教学 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价时,教师应重点对学
效果的目的。 生的实验设计、操作、数据分析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 行评价。在对实验设计进行评价时,(下转第 118 页)
112
教师纵横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