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24-12
P. 110
理科研讨
和积极性。 如何在优惠条件下最大限度利用预算购买更多的
(二)情境缺乏深度 文具。通过拓展情境,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不等式的
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情境教学的重要 理解,而且锻炼了在复杂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性,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法。但是部分 能力。
教师仅仅将情境作为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 (二)构建深度且连贯的情境
仅在课堂导入环节使用,未能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 构建深度且连贯的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数学内涵并使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设计的教学 数学知识的本质,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以“相似三
情境缺乏深度和连贯性,无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 角形”教学为例,测量旗杆高度的情境可作为贯穿整
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 堂课的主线情境。在上课前,教师先展示学校的旗
学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数学核心素养。 杆,提出如何利用现有工具(如米尺、标杆等)测量旗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杆高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基于相似三角形的初
在初中数学情境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在性格、 步知识,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设计
学习能力、数学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情境教学活 出测量方案,即旗杆高度与标杆高度之比等于旗杆
动中,往往会出现部分活跃学生主导整个活动,而其 影子长度与标杆影子长度之比。随着教学的推进,教
他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情况。这种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师可进一步设置情境:如果旗杆所在的地面是一个
的情况不仅违背了情境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初 斜坡,之前的测量方法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调整?
衷,也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和成长。长期处于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由于斜坡的存在,影子的测量不
被动参与状态的学生,其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会 再是简单的水平长度,需要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利
逐渐降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限制。同 用三角函数知识对影子长度进行修正,然后再运用
时,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导致班级 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旗杆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加剧,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 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比例关系,
[2]
的提高 。 而是深入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导学生探讨相似三角形在建筑设计(如设计高楼大
(一)创设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 厦的比例模型)、地图绘制(如确定不同地点间的实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且对周围世界充 际距离与地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等领域的广泛应
满好奇与感知的阶段,其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是开 用。学生通过研究这些实际应用案例,总结相似三角
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应在深入了解这些 形在不同情境下的共性与特性,深入探究相似三角
内容后,才能创设出极具吸引力与实效性的数学情 形的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 ,有
[3]
境。运用这些贴合学生生活的情境教学,学生才能积 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似三角形这一知识点。
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积 (三)促进学生全员参与情境
极性和有效性,为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的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风
培养奠定基础。 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采用小组合作与任务分层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不等式”这一部分内容时,创 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全体学生在情
设了购物预算情境。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文 境教学中的有效参与。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
具店购物的经历,如常见的笔记本每本 3 元、铅笔每 学中,教师要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支 1 元,而家长给了 20 元;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 每组可包含不同数学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为小
配购买笔记本和铅笔的数量,从而列出不等式 3x+y≤ 组设置分层任务。基础任务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
20(设购买笔记本 x 本,铅笔 y 支)。这样的情境不仅 并建立起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认知,例如,让小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激 组共同确定教室座位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学生可以
发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此外,教 通过测量座位与教室墙角的距离,确定横纵坐标,从
师还可以逐渐拓展该情境,如引入文具店的促销活 而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的确定方法。这一任
动,当买满一定金额后可以享受打折或者买二送一 务相对简单,能够让数学基础较薄弱或学习积极性
的优惠。此时,学生则需要在不等式的基础上,考虑 不高的学生也能顺利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108
教师纵横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