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24-12
P. 116
理科研讨
现象以及本质。溶解度曲线作为理解和运用溶液相 二、运用同伴教学法编制溶解度曲线测试题,引
关知识的模型,不仅在教和学中有重要的意义,也 导学生根据溶解度相关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
是中考的关键考点。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溶解度曲 解决溶解度曲线难题
线一直是学生面临的重大难题,因此,教师需要探 溶解度曲线综合了溶液的所有概念,其最核心
究如何通过同伴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溶解度曲线习 的内容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质量
题中深入地理解并运用溶液的相关概念去解决有 分数的含义以及相关的计算。这些概念很抽象,只有
关问题。 真正地理解,才能运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让学
例如,为了在溶解度曲线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 生理解这些概念,教师应该编制相应的概念测试题
理解并运用溶液的相关概念去解决有关问题,教师 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慢慢领悟和
在教学实践中编制了一套同伴教学法的操作流程指 掌握这些概念。编制概念测试题必须遵循由浅入深、
导学生开展学习,让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溶 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条溶解度曲线的相关习题,逐
液的相关概念。同伴教学法的操作流程如下:第一, 步延伸到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习题,最后是扩展到三
让学生课前先进行预习;第二,教师展示提前编制的 条溶解度曲线的习题,让学生在反复的思考、讨论、
概念测试题,概念测试题一般是选择题或者判断题, 质疑、互帮互学中对概念形成共识,逐步深化对概念
主要是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点;第三,学生在阅 的理解,最后能够运用概念解决难题。
读完题目之后进行独立思考;第四,学生选出自己的 (一)编制一条溶解度曲线的测试题
答案,然后教师统计每个选项的人数;第五,教师根
据题目的正确率进行不同的处理。具体操作流程如
表1所示。
表1 同伴教学法下的概念掌握与应对策略表
正确率 30%以下 30%~70% 70%以上
①让持有不同
答案的学生相
互 讨 论 ,相 互 由 教 师 讲 解
① 教 师 重 新 讲
质 疑 ,互 教 互 或 者 指 派 某
解相关知识点。
学。 一 位 成 绩 优
② 课 后 修 改 概 图1 一条溶解度曲线1-1
②重新选择答 秀 学 生 讲 解
处理方式 念测试题,将难 1. 依据图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将
案 ,若 正 确 率 测 试 题 后 直
度调整到 30%~ 210g的KNO 饱和溶液降温至30℃,不正确的是( )
达 到 70% 以 接 进 入 下 一 3
70%。
上 ,教 师 可 进 道 测 试 题 的 A.降温后有晶体析出
行简单的讲解 解释。 B.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
后进入下一道 C.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测试题。
D.降温后,溶液依然饱和
同伴教学法通过构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频 2. 依据图 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将
繁互动与交流机制,并及时反馈,可以很大程度地 210g的KNO 饱和溶液升温至70℃,正确的是( )
3
帮助学生突破概念理解上的难点。然而想要获得更 A.升温后,溶液从B点变为A点
好的效果,就要求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预习基础。 B.升温后,溶质质量变大
而溶解度曲线的学习已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概念 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框架,尽管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不一样,但是运用 D.升温后,溶液依然饱和
同伴教学法进行溶解度曲线习题练习,仍能够有效 3.依据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识别学生在理解上的具体困惑点。在实施过程中, A.加溶质,可使C点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质疑与互教互 B.升温,可使D点的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学,通过互补学习,共同克服难题,最终达到对溶解 C.D 点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B 点的溶液的
度曲线及相关概念的一致理解与灵活运用的目的, 溶质的质量分数
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D.A点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D点
114
教师纵横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