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教师纵横2019.7
P. 115

• •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学科探索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变化的微观本质。如在演示实验电解食盐水切入离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子教学时,教师通过问题“氯化钠是否溶解于水?”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构建过程是需要让
          展开离子存在教学;通过问题“两种微粒具有哪些                               学生作为探索者去探索的。物质本质的科学模型则
          性质?”展开离子的形成教学。从原子、离子结构                               是需要学生学习到如何从物质的分析预测到物质的

          示意图到离子符号的正确书写等学生活动,注重了                               性质,并最后归纳推理得出物质的定义或概念的探
          学生微观知识的学法指导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究  [3] 。应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以对某个概念或

          又如通过观看氯化钠、蔗糖溶解的模拟视频,让学                               者理论建立科学模型。
          生从宏观进入微观,从而理解物质在水中消失之谜,                                  如教师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对盐溶液酸碱性
          进而建构物质的溶解概念。                                         的本质原因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有序
               化学实验探究开启了学生微观推理的源泉,同                            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探讨氯化铵溶液呈酸

          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宏观的体验与感受。创设有利                               性的原因时设置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
          于建构学生宏观物质知识和发展学生微观粒子思维                               考:(1)氯化铵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2)氯化
          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从学习宏观现象和性质转                               铵溶液中存在哪些化学平衡?(3)氯化铵溶液中的

          变为在概念本质上探讨物质的组成,从而促进学生                               离子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作用?(4)氯化铵溶液中
          微观本质素养的形成。                                           的离子之间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互相结合?教师可
               四、巧用模型展示探析化学微观世界                                以考察学生是否能把问题的答案用离子方程式或电

               模型是对事物的简化模拟,模型的价值在于能                            离方程式表示出来。在理解氯化铵溶液呈酸性的微
          够解释事物是如何运转的,人们借助模型可以加深                               观本质方面,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离子方程式和
          对事物的理解。化学的核心内容涉及微观世界,化                               电离方程式等符号表征来帮助理解。

          学对化学现象的解释本身几乎都是以模型的形式呈                                   又如,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2NO2                     N2O4
          现的,学生对化学“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                               平衡的影响
          认识,离不开模型方法。                                              (一)提出问题:在恒温恒容下,2NO2                     N2O4
               在化学模型中最具学科特点的是化学结构模型,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再通入一定量的 N2O4 气体,

          它是化学模型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其中,最为                               平衡如何移动?
          突出的代表是原子结构模型、分子结构模型、化学                                   (1)从浓度变化角度分析:N2O4 浓度增大,平
          键模型和晶体结构模型。                                          衡逆向移动。

               如“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教学,教师展示或                                (2)从压强变化角度分析:体系压强增大,平
          学生组装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衡正向移动。
          学生经实践活动探究出微观层面的甲烷分子结构特                                   学生虽然对化学平衡移动已有一定认识,但又

          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 C—H 键                            没有完全掌握原理的内涵,面对两个相反的结果,
          比较牢固。再通过甲烷的结构特点结合甲烷和氯气                               平衡到底向哪个方向移动?
          的科学探究实验,认识甲烷的取代反应和符号表征,                                  (二)解决问题

          并通过甲烷立体结构模型的搭建,认识“二氯甲烷”                                  1. 宏观辨识得出结论
          只有一种空间结构,使学生头脑中对的甲烷的空间                                   【实验】用针筒往平衡体系中快速推入 N2O4 气
          结构更加直观化,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微观                               体,观察到气体颜色逐渐加深。请分析得出什么结
          结构和宏观性质,实现了从结构到性质的认知表现                               论?

          和微观探析与宏观辨识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学生“宏                                  【分析】气体颜色逐渐加深,说明 NO2 浓度逐



                                                           112

                                                      教师纵横 2019.7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