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教师纵横2019.7
P. 116

学科探索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 •


          渐增大,得出平衡逆向移动。即应该从“浓度变化”                              →小结碱金属族的性质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卤
          角度分析。                                                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卤素之间实验验证卤素性质→
               2. 微观探析分析本质                                     小结卤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探讨金属族与非金属族
               【任务】在恒温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                           的性质变化规律的本质。

          可采用哪些方法增大压强?瞬间分别导致 NO2 浓度和                              (三)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前 18 位元素的
          N2O4 的浓度如何变化?                                        原子和离子电子排布→教师结合电子排布知识和第

               【分析】增大压强的一种方法是外力压缩容器                            一节的知识让学生练习→学生完成第 13 页下方的表
          体积,瞬间将导致 NO2 浓度和 N2O4 浓度同等程度增大。                      格→电子排布与化合价的相互推导→小结电子排布。
          另一种方法是通入气体,如通入 N2O4 气体,瞬间将                              (四)由同一周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引入→
          导致 N2O4 浓度增大而 NO2 浓度不变。                              提出问题,同一个族的元素化学性质存在相似性和

               【结论】恒温下,外力压缩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规律性,同周期的元素是否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
          瞬间引起所有组分气体浓度同等程度改变。“压强                               生根据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推测→实验验证金属的
          变化”与“浓度变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性质变化规律→查找资料验证非金属的性质变化规

               通过微观探析本质让学生从微观层面认识气体                            律→学生自行小结一个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原
          压强和气体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本质原因,从而                               因。
          提升学生想象力,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                                 (5)用典型例题引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在脑海中构建起该科学模型。同时,当学生完成这                               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原子结构推导同一族的元素
          种从微观的角度对宏观现象的本质原因进行探究的                               和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本质→引入“位、构、
          过程,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将得到飞                               性”三者之间联系→综合性联系强化三者之间的综

          跃式的提高。                                               合应用。
               五、创设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
               对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包括:实验展示、图片                            重新认识物质性质、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够培养学
          展示、播放视频、举例子以及分析数据等方法,这                               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规

          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对宏观现象的                               律,并应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对物质的认
          思考和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                               识从宏观现象进入到微观解释层面,增强了学生的
          微观探析”素养。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的教学,我们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基于高中化学学科核心
              (一)播放视频,以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                            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教学活动时,可以
          故事引入→学生学习“原子序数 = 质子数 = 核电荷                           通过巧用类比方法搭建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

          数 = 电子数”的应用范围→图片展示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桥梁纽带、巧用模型展示探析化学微观世界、
          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自主探                               开展实验探究透过宏观现象审视微观本质、从微观
          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师综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                               的角度对本质原因进行探究、创设有效的化学教学

          期表给学生练习。                                             情境等来展开,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
              (二)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 5 页碱金属的原子结                          养的教学目标。
          构表格→学生通过表格预测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实
          验比较 Na 和 K 的化学性质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引                              【参考文献】

          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Na 和 K 性质的相似性和不同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



                                                           113

                                                      教师纵横 2019.7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