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24-5期
P. 36

课改论坛



            要性,将“小我”融入“大我”中,在社会实践中振兴乡                           个学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有针对性地带动乡村
                                                      [5]
            村、担当使命,逐步实现“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其                           的发展,朝着多方互利的方向发展。最后,凝聚校地
            次,有效感知乡村。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需                             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需发挥政策的指挥棒
                                                                                                   [6]
            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                              作用,建立常态化的校地协作互通机制 ,实现共同
            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防止学                             发展。高校应打破自身和地方政府推动社会实践和
            生的发展与乡村需求相脱节。如将农村留守儿童问                              乡村振兴的边界,加强与乡村基层组织及其相关政
            题研究、乡村教育研究、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等课程加                             府部门的沟通联系、密切协作,畅通实践渠道、人才
            入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提供进一步认识乡                              培养渠道、乡村振兴渠道,制订详细切实的规划方
                                                                                                      [7]
            村的载体,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深入了解乡村。此                              案,着力形成强大的聚合力,多方共同发展 。例如,
            外,聚焦大学生的素质能力短板和“三农”问题,邀请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包括准备启动阶段、组织实
            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通过面对面的形式                              施、评价反馈三个阶段,高校在第一个阶段开始之际
            给大学生授课,分析农村发展现存的问题、实践过程                             应派遣负责人深入基层单位与当地的干部相交谈,
            中的不足及需要大学生改进的方面,有针对性地进                              达成共识,为后面的组织实施提供便利。如果已去过
            行培训。除在学校面对面教学外,大学生还可以跟随                             多次,双方之间可通过通信网络的形式制订实践计
            村干部到农村地区走访调研、倾听民意、了解民情,                             划,共同达成一致意见,为开展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
            亲自感知农村的发展需求,过后以分享会的形式,总                             件。校地之间有效联动,社会实践与乡村振兴才能有
            结自身所得、反思自身不足、确定今后发展方向。最                             机结合推动大学生在乡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后,提高分值比重。《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三)提高反哺效力,推动持续发展
            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分在第                                 乡村振兴是一个既复杂又需长期努力的过程,
            二课堂学分中的比重可适当增加。因此,在活动开展                             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推进。首先,增加活动时间。
            方面,高校可合理设置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相关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反哺乡村的过程中,短期的实践
            第二课堂学分,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中,不                             效益是即时的,要实现乡村的持续发展,高校要明确
            断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此外,高校还应围绕政                             目标和定位,合理增加实践时间,围绕社会热点和乡
            策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台有力的激励措施,如将社会                              村发展需求做好活动规划部署,创新实践内容和形
            实践和志愿服务分纳入评奖评优考核,在实际行动                              式,有效反哺乡村,持续推进乡村发展。高校的实践
            中引导大学生投入乡村振兴中。                                      团队要深入了解乡村的发展需求,做好前期调研,系
                (二)细化实践方案,促进多方共赢                                统有效地促进乡村的发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暑
                 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应遵循互利共赢                           假可将原来半个月的实践时间增加到一个月,将筹
            的原则,遵循该原则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才                             备、动员、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准备得当,不因时间
            能在发展中找到发展路径。首先,提前规划服务。高                             匆忙而草草了事,要在有序中不断推动乡村的振兴。
            校在落实服务实践时应加强顶层设计,根据乡村发                              其次,固定实践地点。乡村振兴任务的繁重性表明实
            展需要,拓宽实践服务范围。对口帮扶地重复说明服                             践反哺乡村需稳中求进,戒急戒躁,如果频繁地更换
            务资源不足,高校应扩大服务范围,需联系周围的 D                            实践地点势必难以查找存在的问题,难以有针对性
            村、X 村等多个地区,而不是多个学院全部聚集在 K                           地解决问题,更不能有效地促进乡村的发展。所以服
            村。其次,提前加强内部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分配资                             务地点要固定,与实践地点长期合作,建立长效合作
                                                                                      [8]
            源。无论是校院之间还是学院之间都需针对实践重                              机制,确保实践的持续性 。例如,“乡村振兴·大候
            复、同质的现象进行整改,不断细化活动方案,推动                             鸟”实践团队的常驻地点在 K 村,团队寒暑假定期前
            联动、有效发展。例如,教育科学学院的方案内容为                             往该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虽对该地有一定的了解,
            教育帮扶时,计算机与工程学院的实践内容应充分                              但乡村的发展复杂多样,加上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
            发挥专业优势,用互联网思维为村民的特色产品提                              的情况都会不一样,因此,每年都需要对服务乡村做
            供销售意见和方法,而生物与制药学院的实践方案                              充分了解。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一站式”
            应结合学院特点、专业特色开展,如开展产业振兴、                             的服务机制,为反哺乡村提供稳定而有效的帮助。最
            生态振兴等方面的实践,帮助村民寻求农业上的发                              后,巩固活动成果。乡村的持续发展需发挥团队“领
            展、生态上的改善,而不都是教育帮扶活动。如此,各                            头羊”的作用,注重团队核心成员的培养与发展,提
                                                            34
                                                      教师纵横     2024.5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