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2024-5期
P. 33

管理智慧



            和资源,帮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深入                                 (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通过正面引导和榜样                                  家庭是学生的情感支持和精神力量,家长与孩
            示范,培养孩子坚持不懈、乐观进取的学习态度,帮                             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能帮助孩子表达情
            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目标;可以培养孩子                              感、排解压力。家长应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鼓励他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定时复习、总结归纳等,                             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给予他
            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问题,
            和质量,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可                              鼓励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的技巧,如情绪
            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文化活动和实践项                              表达、冷静思考、积极化解矛盾等。当然,家长应当帮
            目,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和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                              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其积极
            综合素养和能力。                                            乐观的心态和情绪稳定性,可以定期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观察,如情绪波动、行为变化
                (五)强化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可以引导孩子参加心
                 家长应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政策,配合
                                                                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服务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
            学校的工作安排和要求,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自己。
            和教育环境;主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与教师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城乡接合部小学家校共育
            进行有效沟通,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进展和表
                                                                模式下的家庭教育实践,指出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共
            现,这种沟通包括家长会、家庭教育活动以及与教师
                                                                育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乡接合部小学家庭教育
            的面谈等;主动参与学校的志愿活动、课外辅导等工
                                                                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通过
            作,为学校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学校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制定有效的家庭教育计划、提供
            组织的各类活动和项目,如家长义工、学校文化节、
                                                                及时的反馈和支持,共育模式有望为城乡接合部小
            运动会等,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增进亲子之间的感
                                                                学的家庭教育带来积极的改变。
            情和互动,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通过强化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家长更充分地了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教育
            解了学校的教育政策和要求以及孩子所面临的学习                              评价改革专项课题“家校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实
            挑战和机会,从而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践研究——以隆安县第三小学为例”(2022ZJY731)
            和成长,确保他们在学校获得最佳的教育资源和机                              研究成果。
            会。同时,与学校的紧密联系也有助于家长与教育者                                                            (责编     杨翠玲)
            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发展,共同制定有
            益的教育策略和计划。




                (上接第22页)                                           [6]纪德奎,陈璐瑶 .劳动素养的内涵、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及培养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1]厉佳旭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                         2021(2) .
            系,重在“全面”[J]人民教育,2018(21)            .                  [7]阴祖宝,刘莹 . 劳动教育认识论的身体逻辑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课程方                         及其表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3)             .
                                                                           .
            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
                [3]靳玉乐,胡月 . 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中劳动                            注: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评
            课程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22(7)                .         价改革专项课题“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小学劳动教育
                              .
                [4]张莉,赵景欣,刘霞 .指向核心素养的劳动课                        评价研究与实践”(2022ZJY346);南宁市教育科学“十
            程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3(4)                  .     四五”规划 2022年度 C类课题“幼儿园劳动教育园本
                     .
                                                   2
                [5]谭天美,魏凤银.变与应变:《义务教育劳动课                        特色课程开发与应用的行动研究”(2022C553)。
            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目标”流变与思考[J]                   .                                   (责编     苏   林)
            教育科学研究,2023(7)       .
                                                            31
                                                      教师纵横     2024.5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