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4-6期
P. 7

前沿视角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责                             化的过程,因为教育旨在培育人们的道德观念、智慧
            任、有温度的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以学生为                             和审美鉴赏力,这些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
            中心,了解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和个性特点,根据他们                             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教师要扮演好文化传播者
            的兴趣与需求设计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的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得源源不
                (二)从技术的使用者转变为工具的理性构建者                           断的知识,体验着“快餐式”学习,通过快速、简单的
                 在信息技术诞生之前,教师可仅凭自身的知识                           方式获取信息或知识。但是,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
            素养和实践经验为学习者传道授业解惑,但如今需                              人们很少有机会可以沉下心来深入探讨文化知识的
            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扩展自我认知,不断提高自身                              深层意义,很难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来获得真正地
            知识储备才有可能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若学生手                              理解和掌握,大多数时候只获得了知识的表面信息,
            中有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够满足学生的                              对知识理解并不透彻,这可能会使人陷入“渴望速
            求知需求。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教师要提高终身学                              成”“急功近利”的误区,从而导致对知识的学习失去
            习的能力,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利用人工智能拓                              耐心和深度。
            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认知,成为自觉的终                                  因此,为引导学生从“快餐式学习”中走出来,教
            身学习者。                                               师自身需扮演文化创新思辨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教师应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专业能                            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文化创新者和思辨者,引
            力、教学能力,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利                             导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深层理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如,智慧课堂教学就是在互                             解与批判性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汇聚                             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下应运而生的。在智慧课堂中,技术与教学融为一                                  四、人工智能下的“机师”关系
            体,教师可以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构建个性                                (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支配
            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课堂学习环境,在信息技术的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技术已逐
            支撑下,进行多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除此之外,教                            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逐步变成受教育技术
            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                              支配的对象,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名“参与者”。如
            状况,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                             果教师仅仅局限在教育技术“工具”的应用,而忽视
            辅导和实时的反馈,从而使学生在人工智能环境下                              教育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和谐,那么他们的角色很可
            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若停                              能会沦落为教育技术操作的“工具人”。信息技术与
            留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缺                             教师之间的矛盾使人们回到教师角色与教育教学本
                                                                        [2]
            乏必要的信息素养,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                              质的思考 。人们必须意识到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完成
            需求,将难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服务好教育事业。人工                             的是机械重复的、无感情的任务,而教师是活生生的
            智能虽然有强大的功能作用,但应该注意的是,教师                             人,能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是机器所不能
            不能沉溺于信息技术的盲目追求中,需理性使用技                              替代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感情实践活动,而教
            术工具,应合理支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切勿夸大                             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关键人物,在面对信
            技术的作用,沦落为信息技术的“工具人”。                                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时,更要树立角色认同和角
                (三)从文化的单一传播者转变为文化的审视                            色自信,重新审视师生关系,将教育技术作为一种辅
            实践者                                                 助教学的手段,合理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协同合作,
                “教师‘稻草人’现象成为常态。信息化和智能化                          最终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环境下,教师批判性思维逐渐泯灭,独立思考能力逐                                 处理好教学与技术之间的分配关系,教师应强
                     [6]
            渐淡化。” 基于此,教师在知识大泛滥的时代下,应                            调“育人”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好
            该注意培养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对知识以及知识内                              教育的本质,坚持人本主义理念,厘清人工智能的技
            包含的文化进行深度剖析,理解文化知识的深层含                              术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教育教
            义,并有选择性地选取有意义的文化知识进行传递。                             学中的价值倾向,而不是全身心投入信息技术的使
            这个过程不仅考验教师的文化传播能力,更考查教                              用中。教师首先应该更加注意教育的艺术性,其次是
            师的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                              人工智能的技术性,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利用技术
            族的精神核心和精神支撑,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重                              辅助教育教学。
            要性。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经指出,教育的过程即文                                                               (下转第9页)
                                                             5
                                                      教师纵横     2024.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