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4-8期
P. 7
前沿视角
文化环境可分为课堂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首 体验,再通过文化诵读、交流,思考“中华文化的伟大
先,课堂环境是指集中在教室的课堂教学过程及其 之处体现在哪里?是什么造就了中华民族延续不断
氛围,其构建主要集中在教师、留学生和教材关系的 的文化流传?”先由留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组织等方面。其中,教师是留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负 然后由教师或场馆讲解员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留
责学习环境的创建,采用的教学工具、教学方式是否 学生树立“知华友华”的态度,进而认同中华文化。场
妥当对能否吸引留学生积极参与至关重要,间接影 景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于直观清晰地展示中华文化
响留学生的参与程度;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文 的独到之处,适合来华时间较短、基础知识尚未牢固
化环境的创建者和参与者;教材是联系两者的媒介, 的留学生。过程体验式教学注重合作交流的体验,借
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其次,校园环境是指 此达到认知上的理解和共情,具体实施是通过小组
以校园为范围的人文教学环境,其构建需要学校组 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了解中华文化的
织机构的统一部署,以及整合各部门资源。为此,学 发展历程,如组织留学生制作传统美食饺子、粽子或
校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搜集教师和留学生的课 者月饼,又或者开展剪纸、书画、茶艺、插花等活动,
程与文化需求,再反馈至行政部门,以便更好地协助 帮助留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再经过文化来
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和创造可供留学生接 源的讲解,做到知行合一。过程体验式教学的优势
触学校和社会的机会,如学校的勤工俭学岗位、社会 在于方便留学生相互交流,感受多元文化的冲击,
实践课程等。最后,社会环境是指离开课堂环境和校 互动性更强。需要注意的是,留学生在互动过程中
园环境之外的更为广阔的教学场景,在该环境中,学 需要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教师参与,以便
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以非正式教学为主,通过学 更好地协调和解决留学生在交流中出现的文化冲突
校对外部门联系,充分利用文化环境,组织留学生参 和困惑等。
加校际文化交流活动、留学生汉语知识竞赛和演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的重点集中在
比赛等。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环境的利用需要合理结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包含文化体验、反思观察、抽象
合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其中,显性环境下的文化以 思考和文化实践四个环节。在上述中秋节的文化教
具体形态呈现,如建筑、服装等可触及的形态,借此 学案例中,教师应按照这四个步骤,把握教学整体设
激发留学生的文化意识觉醒;隐性环境多以人们的 计。首先,教师让留学生体验中华文化,形成具体印
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呈现,需要留学生在观察文化表 象后,要求留学生思考文化现象,可以以小组讨论的
象后思考、接受和践行,最终融于文化环境中,达到 形式分享其心得;其次,当留学生达成共识后,教师
人文合一的形态。 进一步讲授文化知识,加深印象并形成抽象理论;最
文化环境的构建主要集中在体感文化的渲染, 后,当留学生的态度认知稳定之后,可让其通过实践
借此强化文化知识的讲授。例如,在讲述中秋节的内 检验认知,继续体验中华文化,开启下一个体验式教
容时,教师可把握时机,在中秋节到来的前一周开展 学循环。
相关教学活动,布置作业让留学生提前搜集中秋节 (三)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的知识,并在课堂上互动展示。这时,教师可以顺势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态度、知识和技能这
讲述中秋节的由来,通过图片或影视播放中秋节历 三大要素,辅以来华留学生的意识、期望等次要能
史。中秋节来临之际,校方可组织留学生开展中秋节 力。联合国提出的培养学习者跨文化能力的三种方
系列活动,如在教师的带领下制作月饼、逛中秋庙 式,分别是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课堂外活动 。中华
[6]
会、赏月、游园,或通过猜谜、放孔明灯等特色活动强 文化认同教育也可以采用此类型教学模式。其中,人
化留学生的中华文化体验。 文社会科学主要通过学科教育如历史、地理、语言等
(二)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科目的学习,系统地帮助来华留学生获得文化知识;
体验式教学可根据来华留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具 艺术的熏陶主要帮助来华留学生培养开放的态度,
体情况,分为场景体验式教学和过程体验式教学。场 让他们意识到自身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区别,激发他
景体验式教学注重身临其境的参观感受,借此了解 们的好奇心,有助于打破壁垒,进而培养人文情感,
中华文化的底蕴内涵,具体实施是带领留学生参观 避免因盲目的种族优越感而产生偏见;课堂外活动
历史文化场所,如参观孔庙、民族文化馆等获得文化 则关注非正式教育,使来华留学生接受更宽广的教
5
教师纵横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