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4-8期
P. 81
文科教学
文科教学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教学探究
陈朝泉
(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
摘 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思辨”培养为核心,既关注思辨性阅读,又倡导思辨性表达,它指向学生
思维品质发展的一个特殊的学习任务群。高中阶段是学生思辨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关
键期,积极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从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文本、设置思辨性教学情境、组织思辨学习
活动、开展议论文写作以及实施多元课堂评价等方面入手让高中语文课堂别开生面,让学生的思辨思维全面
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08EM-0079-03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应立足日常实践教 晰、逻辑正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或布置思辨
学,将新理念、新方法带入高中语文课堂,以实现培 性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论据充分、语言准
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然而,在响应新课标号 确、逻辑合理地表达观点。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
召的同时,一些教师即便夜以继日探索、千方百计求 注重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打开高效教学的大门,
新,也不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陷入困境。学习任务群 让语文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的出现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范式,特别是在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课堂教学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启示下,语文教师能够指向“思 路径
维发展与提升”这一素养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 (一)立足教材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思辨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汇聚了多篇名家优秀作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品,如《过秦论》《劝学》《拿来主义》等,这些作品无一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日渐深 不闪烁着思辨性光芒,是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理
[3]
入人心。归纳起来,新课标共提出 18 个学习任务群, 想素材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合理运用教材课文,
这些任务群侧重点不同、内容各有千秋,为高中语文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从语言上、结构上、立意上等进
教学给予了方向性指引、策略性提示 。“思辨性阅读 行全面解读分析,力求将课文揉碎、嚼烂。
[1]
与表达”位居18个任务群的第六位,新课标正是考虑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辨性与说理性兼备,
到其重要性,才呼吁广大教师给予充分重视 。 历来备受重视,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辨性文
[2]
“思辨”是一种思考方式,“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细读的有力抓手。《拿来主义》是说理文中的佼佼
的核心便在于“思辨”二字。从内容组成上看,“思辨 者,其语言含蓄犀利,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写作《拿
性阅读与表达”主要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思辨性阅 来主义》时,鲁迅先生采用强有力的论据先破后立,
读。课堂上,教师会引入一些思辨性较强的古代、近 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的弊端阐述得全面充
现代优秀作品,让学生以理性的态度、思辨的视角展 分,让人无反驳之力。为激发学生感受《拿来主义》语
开深入分析、观点质疑、论据挖掘等一系列的探究。 言的犀利含蓄,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提到
在这一阅读探究中,学生的批判性、逻辑性、特异性 的“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比喻,让学生
等思维得以发展。二是思辨性表达。思辨性表达包括 思考“鲁迅先生善于运用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起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教师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组织 到了何种表达效果?”通过细读,学生很快了解了课
激烈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有理有据、条理清 文语言犀利有力、干净利索、直击要害等特点。结构
作者简介:陈朝泉(1990— ),男,广西梧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79
教师纵横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