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24-8期
P. 83

文科教学



            的意义以及烈士生命的永恒价值,让学生围绕“生命                             无法满足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要求。为此,教师可巧
            是短暂的,还是恒久的?”这一辩论主题展开激烈的                             借信息技术,从在线教育平台、课外阅读 App 以及互

            辩论。正方认为,生命是短暂而稍纵即逝的,所以每                             联网网页中获得更多可用素材,以拓宽语文课堂内
            个人都需要珍爱生命,尽我所能为国家做贡献;反方                             容的深度与广度。第二,明确思辨技能标准,实施多
            则认为,生命是可延续的,要拓宽生命的宽度,让不                             元课堂评价。评价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的重要
            朽的精神代代传承。经过辩论,学生的批判、质疑等                             内容。纵观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一些教师因种种原
            思维被完全激活。                                            因,极易忽视这一环节。评价时,要明确思辨性技能
                (四)开展议论文写作活动,提升思辨性书面表                           的标准。比如逻辑性表达技能、批判性表达技能,以
            达能力                                                 及创造性表达技能需要达到哪些标准,学生通过参
                 思辨性表达,除了口头表达,还包括书面表达。                          与课堂学习,是否真正达到了这些标准,或者学生离
            长期以来,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执教写作课时,往往将                             这些标准还差多远等。评价时,还要做到教师评价、
            重点放在对学生陈述性书面表达的训练上,而忽略                              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同时发力,确保评价公
                                       [6]
            了思辨性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这便导致出现两个                             平、公正与客观。
            问题:第一,学生不会写议论文,或者写成的议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思辨能力已成为学生深
            不够严谨、论证无力、观点不明;第二,学生语文写作                            入思考问题、挖掘深层逻辑、提出有力论证、表达自
            水平不高,选材、立意、结构与遣词造句存在很多弊                             我观点的一种必备能力。高中阶段是学生思辨思维
            端。为改善以上情况,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议论文写                             形成的关键阶段,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积极
            作进行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写                              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让高中语文课堂别
            作质量。                                                开生面,让学生的思辨思维全面提升。在教学时,教
                 事实上,议论文写作并非高不可攀,学生只需掌                          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细读文本、设置思辨性
            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即可。课堂上,教师要借助优秀                             教学情境、组织思辨学习活动、开展议论文写作以及
            的名家名篇,给学生传授输议论文写作的方法、技                              实施多元课堂评价等方法,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巧,让学生写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论证有                             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力。比如,《过秦论》中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十分出
            彩,《拿来主义》中的比喻论证颇具特色,《劝学》集正                                              参考文献
            反对比、比喻、排比等论证手段于一身,让论辩生动                                [1]赵建明,周颖 . 统编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

            有力,势不可挡。议论文写作课上,教师可进行论证                             达”单元学习任务评析及建议: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方法、论证思路、结构布局等的专题讲解,为学生写                             第六单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3(32)              .
                                                                               .
            作议论文架桥铺路。同时,教师还应定期为学生布置                                [2]金程润 .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辨性阅读
            议论文写作任务,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学习                             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策略[J]汉字文化,2023(19)                .
                                                                                         .
            《劝学》阅读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代社会                                [3]余党绪 . 思辨意识·判断能力·理性表达:义
            这一背景,立足现代信息技术视角,写一篇《劝学新                             教阶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三个任务[J]语
                                                                                                           .
            说》。写作时,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另辟蹊径,对现代社                            文建设,2023(1)   .
            会的莘莘学子进行“劝学”。议论文的字数可在600字                              [4]郭彩虹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专题
            至800字之间,要求能够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                           教学设计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1)                .
                                                                               .
            谨、内容生动且不落窠臼。                                           [5]范美娟 .《红楼梦》高中整本书思辨性阅读与
                 三、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应注意                          指导研究:以 K 市 S 中学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
                                                                                              .
            的事项                                                 202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实施“思辨性阅读与表                             [6]汪慧珍 . 基于交际语境的“思辨性阅读与表
            达”训练,需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多种途径开发思辨                            达”教学: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群文教学
            性资源。思辨资源关乎思辨的教学质量,是思辨语文                             设计[J]教学考试,2023(10)       .
                                                                       .
            课堂构建的基础,也是前提。现如今,虽然语文教材                                                            (责编     李绍华)
            中可供学生使用的思辨素材很多,但从长远看,依然
                                                            81
                                                      教师纵横     2024.8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