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2024-8期
P. 85
文科教学
试题问题情境结构上看,复杂情境试题较多,条件 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和结果中的一个或两个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或开 (图9)。
放性。从试题考查目标上看,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对地理问题的建构与
[3]
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应
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三、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思维及策略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和区域性特征,从不 图8 图9
同时空尺度的区域视角认知地理环境是分析地理问 (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
题的重要方法。综合思维是高考中考查最频繁的思 用。(3分)
维方式,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运用综合思维认识 (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是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基 问题(1)的思维路径如下。
[3]
本思维方式和能力 。自然地理过程类非选择题试题 第一步,结合题目信息,对设问中心词进行要素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使用术语(或关键词),用逻辑、 拆分和过程拆分。
因果、过程、影响等将术语(或关键词)进行合理连 要素拆分:
接。因此,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全 内力作用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面、系统、动态的整体视角去分析和认识自然地理环 外力作用
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解决答题角度不 外力作用 外力(流水、风力等)、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3]
全、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地理分析是地理综合的基
础,综合思维能力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思维的
一般路径是“先分解,再综合”,即先将研究对象从要 过程拆分:
素、时空、地方等角度进行分解,再对各角度进行全 河道形成
[2]
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分”是手段,“合”是目的 。对 古河道
地理事象进行拆分是提升学生自然地理过程类试题 河道废弃
答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以高考真题为载体,在课堂教
第二步,结合材料进行信息解读,精准对应,建
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地理拆分,包括要素
立思维模型,把握答题的方向和角度。
拆分、地域拆分和过程拆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
材料信息 :“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
因以及地理规律,以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变”+“地垒”→内力作用—构造运动导致地壳断裂
思维可视化是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有效
抬升→河道废弃→“河道”→外力“流水”+“侵蚀、搬
路径。下面以自然地理演变过程类试题为例探讨答
运、沉积”→河道形成。
题策略。
第三步,组织答案:外力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
(一)要素分析法
积作用以及内力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断裂抬升。
要素分析法,即以各要素变化推演地理整体变
问题(2)的思维路径:演化过程。
化过程。运用整体思维,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自
第一步,结合题目信息“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
然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作用,通过自然循环过程
发生了演变”,对“演化过程”进行过程(时段)拆分,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构成的有机的整体。自然
并指出构造运动前后水系数量的变化。
地理环境演变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统一变
化的过程。因此,解释地理现象、预测地理变化时,要 地垒抬升前 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
地垒抬升后 新的分水岭
运用综合思维,关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例 1:(2022 年山东卷)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第二步,思考:伴随地垒的形成,该区域地形、
下列要求。(11分) 地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东高西低、东部和中部高)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 第三步,结合地形、地势变化对该区域进行地
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 8)。乔治湖水位波 域拆分,分别说明各地域水系的变化。
83
教师纵横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