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2024-9期
P. 23
德育探索
[1]
成协同发展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因此,民办高校必须 宣科,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不了解 。三
寻求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的路径,构建 是党建与思政工作队伍没有融合发展。目前,大部分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侧重搞好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开
(三)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融合是进一步发挥 展好党课学习、主题党日等活动,但是在党建引领业
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作用的现实路径 务上“主动作为”不够,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等各有
思政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 分工,形成了党务工作者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只专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 注于党建、思政课教师只专注于思政课教学的局
在党。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思政 面,两支队伍没有能够融合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学校
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将党的领导贯穿思政课改革 思想教育工作。
全过程,同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和思政课建设。 (二)课程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思政课教师党的知识和理论的学 民办高校底子薄、资源短缺、办学经验不足,在
习,提升教师思想素质,引领教师树立“一名党员就 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侧重应用型的专业教学,
是一面旗帜”的理念,促使教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加上民办学校整体生源水平不高,
用,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 教师教学任务重,很难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融
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 合。这就需要学校全盘考虑,统筹规划,利用好一切
观。因此,民办高校要上好思政课就要以学校党建引 可以利用的资源,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结合,构
领思政课改革为核心,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支 建“三全育人”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但民办高校
部+思政”的思政课理念。 还存在课程设计单一、党建引领作用不强等问题。一
二、广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融合 是部分思政课教师能力不足,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现状分析 把握不到位,课程设计单一,理论教学只停留在课堂
近年来,广西民办高校在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 上,没有结合学生专业的实际情况,未能够与实践活
设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投 动结合;学校对实践活动也不够重视,开展活动较
入不足、经验积累不够等客观原因,在师资队伍建 少,对学生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投入
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党建 不足,缺乏切实有力的举措。二是部分民办高校党建
工作与思政课建设无法形成合力,制约了党建工作 责任不够清晰,对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融合的理
与思政课建设融合发展。 念理解不到位,认为党建与思政课不交叉,存在“思
(一)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短板 政课是课堂教学,党建工作是行政工作”的思想,以
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 致党建与思政课建设各自开展,没有发挥党建引领
都面临着人员不稳定、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等突出 思政课建设的作用,且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对党建
问题,对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融合有一定的影响。 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够将党建元素融入思
一是党建与思政工作队伍人员不足。民办高校大部 政课课程教学中,导致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难以
分党务工作者是兼职工作人员,专职党务工作者较 协同发展,没有形成“三全育人”的协同育人大思政
少;同时,思政课专职教师也较为紧缺,按照中央与 格局,直接影响党建和思政课建设的效果。
教育部关于思政专任教师岗位的设置要求,各高校 (三)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健全
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 1∶350 的比例核定专职思 部分民办高校仍存在“重教学轻党建”的观念,
政课教师岗位,然而大部分民办高校未能达到此要 对如何强化党建引领与思政课建设融合缺乏必要的
求。民办高校大部分教师身兼数职,行政工作、教学、 保障措施。具体体现在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经
科研等任务繁重、压力大,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党建和 费保障机制等不健全。一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部
思政课建设工作中。二是党建与思政工作队伍专业 分民办高校未制订考核评价实施方案,虽然有些已
性不强。受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福利待遇、上升空间 有实施方案,但是考核指标过于笼统,考核和评估不
等的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偏年轻 够科学合理,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热情。二是监督
化,党务与教学经验少,部分思政教师并非科班出 机制不健全。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监督机制,对监督
身,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多思政课教师只会照本 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工作人员相对缺乏,
21
教师纵横 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