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2024-9期
P. 30
德育探索
(四)整合“七种数据”,即考试成绩、日常表现、 多元化,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
实践活动成果、同学评价、教师评语、家长反馈、社区 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品德
评价等七方面数据。对考试成绩既看学科成绩,也 和行为。
看品德相关课程的表现,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三、“一四六七八”小学德育精细化评价体系的
等课程成绩,全面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日常 实践策略
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遵守校规校纪 (一)建立健全评价制度
等,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综合评价。实践活动成 一是制定评价标准和操作流程。评价标准应科
果指学生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的成绩和 学、合理,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兼顾不同
收获,如调研报告、活动总结等。同学评价即从同龄 年级的差异。例如,低年级学生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基
人角度了解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情 本行为习惯的培养,而高年级则增加对社会责任感
况。教师评语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品德和行为表现,指 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估。操作流程则需要明确评价
出学生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家长反馈主要了解 的具体步骤,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透明性。二是明确
学生家庭表现,如家务劳动参与情况、与家人相处方 评价主体的职责和权利。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
式等。社区评价反映学生在社区中的行为和贡献,为 家长等,他们各自承担不同的职责。教师负责日常观
评价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依据。 察和记录,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则提
(五)实现“八项提升”,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供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反馈。三是建立评价结果的反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馈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所有相关方,包括学
自我发展能力、综合素养等的提升。道德认知提升, 生、家长和教师。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等,
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认识道德规范和价值;道德情 让各方了解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调整教育措施。
感提升,培养学生同情心、正义感、责任感等积极情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班级管理量化评分标准,通
感;道德意志提升,增强学生面对道德困境时的意志 过希沃的班级优化大师等先进的教育管理平台,精
力和决断力;道德行为提升,促使学生把道德认知转 准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在课堂上,每当学生表
化为良好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帮助学生学 现出积极参与讨论、认真聆听讲解或主动回答问题
会有效沟通、合作与建立良好关系;社会适应能力提 等正面行为时,教师应及时通过该平台给予加分鼓
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自我发展能 励,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而对诸如扰
力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 乱课堂秩序、未按时完成作业等不当行为,教师应迅
综合素养提升,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 速记录并适当减分,以此作为温和而有效的提醒,促
身心健康等素质。 进学生自我反省与改进。家长则通过班级优化大师
二、“一四六七八”小学德育精细化评价体系的 这一平台,实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行为动态与成长轨
构建原则 迹,从而与教师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教育合作关
一是科学性原则。“一四六七八”小学德育精细 系。家校双方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点滴,协同努力,
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工作规律。各项评价指标 以笔者任教班级为例,同学 A 在一次小组讨论
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合理的权重,评价方法应客观、 中以其独到的见解脱颖而出,赢得了教师的认可与
准确、可操作。二是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系应涵盖学 赞扬,教师随即通过班级优化大师为他加上宝贵的
生品德和行为的各个方面,避免片面和单一。不仅要 分数,这一正面激励如同春风化雨,进一步激发了同
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要考虑其在家庭和社会 学 A 在后续学习中的热情与主动性,促使他不断追
中的行为情况;不仅要评价学生的道德认知,还要关 求卓越。而同学 B,起初他在课堂上偶尔的注意力分
注其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三是发展性原则。评价 散成为影响学习效率的绊脚石,在教师利用班级优
体系应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以激励和引导为主。 化大师进行适时减分提醒后,同学 B 逐渐意识到自
评价结果不仅要反映学生当前的品德和行为水平, 身行为的不足,并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学习态度,减少
还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促进学生 分心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同学 B 的不良习惯得到
不断进步。四是多元化原则。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应 了显著改善,学习成效也随之提升。这种数字化的记
多元化,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区等;评价方式应 录与评价方式,不仅确保了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28
教师纵横 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