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24-11期
P. 31
德育探索
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表现,也是落实新课标 精神,初步确立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下
核心素养的要求。许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 的党史教育“一核六维四级”目标。“一核”指初中道
都意识到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授课实践中,将党 德与法治学科党史教育核心目标:学党史、感党恩、
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仍然存在一些 听党话、跟党走。“六维”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党
问题:一是有些教师思想上觉得“党史教育”太宏大, 史教育可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难以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配套明确的党 建设、生态建设、对世界的担当等维度根据课程内容
史教育课程资源和教育目标,授课教师都是八仙过 有序展开。“四级”指一级基础目标:学史明理,提高
海,各显神通;二是鉴于当下初中生学业紧张,一些 政治认同;二级支撑目标:学史增信,强化责任意
教师担心授课中进行党史教育,思政课上成历史课, 识;三级关键目标:学史崇德,提高道德修养和法治
过多地占用授课时长,会削弱思政课学科功能;三是 观念;四级实践目标:学史力行,培养健全人格。这
部分学校党史教育实施途径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 四级目标既围绕党史教育,也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
有效的课堂模式和长效机制。 科的相应核心素养。因此,党史教育“一核六维四
二、党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途径 级”目标使党史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达到了
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教学存在的问 有机的融合。
题,课题组用以下思政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突破 (三)推模式:用思政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和
研究。 突破研究
(一)正思想: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都是 要保障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道德与法
筑梦人,是筑梦人中的筑“心”人 治学科要建立常态化课程建设机制,要发挥思政人
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作为中国“梦之队”的筑梦 团队合作的教学科研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科学
人的一份子,更要意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 设定党史教育目标,并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对此,课
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主动担负筑牢信仰之基的历 题组采用以下思政课堂模式为突破口。
史责任。因此,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作为道德与 1.时事品读
法治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 在此环节,课题组一般设计时间为 5 分钟左右,
信念。 既起抛砖引玉之作用,又起高屋建瓴之势。在部编人
首先,笔者带领课题组的成员坚持理论学习, 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课时“我们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百炼成钢:中国共 的梦想”教学过程中,在时事品读环节,笔者组织学
产党如何应对危局和困境》《世界大变局与中国的 生观看微视频《甲午海战》片段、《中华民族百年航母
国际话语权》《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 梦实现了》。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问题:“观看
事》《信仰的力量:筑牢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等书 了中华民族百年航母梦,你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有何
本知识,让成员互相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线 憧憬?你和家人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国家实现了哪些
上读书分享。 梦?”通过强烈的对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
其次,课题组勇于实践,练就会学党史、会讲党 华民族百年航母梦的磅礴气势深深地激发了学生的
史、会用党史的真本领。课题组通过常态化思政课堂 爱国情,由航母梦引出个人的梦想、国家的梦想,思
教学,定期的线上线下学习,灵活的学区经验交流以 想的闸门顺利打开。
及各种现场教学观摩,通过参加各种说课、录像课、 在时事品读环节,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把“学
现场比赛课等方式,不断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师党史 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等网上优质党史资源作为
教育意识,拓宽立德树人视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 文化营养餐提供给学生。通过精彩的党史时事拉近
党史教育水平。努力让身边的每一个道德与法治教 了党史与学生、历史与今天、苦难与辉煌的距离。
师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 在时事品读环节,课题组尝试了多种方式的实
格正的新时代思政教师。 践:有教师精心备课预设的时事,有学生团队根据授
(二)明目标:确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党史教 课主题自己播报时事,学生团队情境演绎热点时事
育的目标 ……。课题组在时事品读中有机融入党史教育,把握
笔者结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好主题和时间,让光辉的党史更好地为思政课服务,
年版)》的核心素养和党史学习教育动员的相关讲话 为立德树人服务,所以思政课还是思政课,不会将思
29
教师纵横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