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24-11期
P. 34
德育探索
小学阶段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教育的实践探究
——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为例
黄品良
(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摘 要:文章以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活动、营造氛围、示范带动等举措,探
讨如何依托当地瑶族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开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以期在
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究;富川瑶族自治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11EM-0032-0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 的精神动力,让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地团
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大 结在一起。
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 富川二小通过专题教育、主题班队会、“国旗下
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在奋进 的演讲”等活动,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历
[1]
第二个百年的历史新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史传统,讲述我国近现代以来各族先辈投身中国革
意识教育不仅是学校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命、为中华民族浴血重生的故事,特别是讲述新中国
的重要要求,也是新时代学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 成立以来各族同胞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把爱我中
育工作和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华的种子潜移默化地种在各族学生的心灵深处,引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人口总数为 30 多 导各族学生深刻认识维护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是各族
万,其中瑶族人口 15 万多,占全县总人口的近 50%。 人民的最高利益,坚定各族学生反对民族分裂,维护
境内有瑶族、汉族、壮族、苗族、侗族、回族、彝族等 7 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个世居民族。瑶族的民族精神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当 一、在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
地的蝴蝶歌、长鼓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 意识
地民风敦厚,历史底蕴丰厚,有先秦的潇贺古道,宋 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课堂”,必
代的瑶寨、古明城,明清时期的状元楼等,这种多元 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巩固这个主阵地。
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的形成,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 学校要积极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
体的基本特征,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奠定 育指导纲要》精神,在执行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以 意识课程和地方课程时,课程重点由语文、数学、音
下简称“富川二小”)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乐、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师进行讲授。教师要在课前
识教育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非遗资 详尽备课,做到心中有生,课中有民族要素;要在教
源,激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力,把这些优秀的具有 学中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做到师生互动、生
历史魅力的民族民间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让 生互动;要在课后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民族文化实践
各民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中去感知、体验、升华民族情感,使学生深刻感悟铸
增强民族认同感,让各民族文化凝聚一体,形成强大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从理论上增进
作者简介:黄品良(1975— ),男,广西富川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信息技术、小学科技教育、数字化校园、
“非遗”进校园。
32
教师纵横 202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