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2025-1期
P. 31

德育探索



            以发展的眼光用学生学习进步来改革与完善的教学                              同指标下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增”量指标体系作
            评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滞后的教学评价理念和                             为驱动,引导教育教学。三是采用结合应用领域的

            方式制约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直至 2020 年 10                         增值评价,体现课程思政信息的针对性,有利于树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                             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                                四、增值性评价模型探究
                          [2]
            探索增值评价” ,至此,增值性评价逐渐为教育工作                                基于增值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同时以国
            者所重视。                                               家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并将
                 三、增值性评价的内涵与特点                                  增值性评价引入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多维度、分阶
                (一)增值性评价的内涵                                     段、分层次收集相关数据信息,尝试提出增值性评价
                 我国的教育评价研究文献中,“增值”概念最早                          指标,分析讨论增值性评价模型,构建多元化增值性
            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但当时并未引起研究                        评价主体。按照学生能力和数据结构复杂程度,增值
            者的重视,研究方向大多停留在对英国、美国、澳大                             性评价模型主要包括概要统计分析模型、多元线性
                                                                                              [6]
            利亚等国家做法的介绍及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且主                              回归分析模型、多元水平分析模型 。
            要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高职教育领域运用增值性                                 (一)概要统计分析模型
                                               [3]
            评价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 。21 世纪以                                概要统计分析模型主要是使用学生原始成绩的
            来,“以发展论教”的评价理念成为主流,增值性评价                            平均增长数据为测评指标,通常以学生总体成绩的
            作为一种科学的、前沿的、综合性、发展性的教育评                             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与被测评的其他同级别、同
                                          [4]
            价,被越来越多学者提上研究日程 。                                   类别学校学生测评成绩平均增长的差值作为学校整
                 增值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入学之前,或者是在每                           体的增值指标,其特点是数据单一、统计简单。分析
            一学期、每一阶段开始之前,对学生的原始水平进行                             比较增长点时,教师不需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学
            一次调查。这种调查的维度并不仅限于学生学习的                              习能力、个人素养、专业知识能力等其他方面指标。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成绩,而是将其落到学习                              例如,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时,教师需要将每年学生
            能力、学习兴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等多个维度上,                             就业率平均增长情况进行概要统计,并与同类别其他
            按照周期的长度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在一个                              学校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坏标准
            阶段或者一个学期的中间再进行一次或多次全面的                              和依据,却不会关注学生服务于乡村的时间长短的
            测评,在一个阶段或者一个学期的末尾又进行一次                              增长变化、创新创业能力发展等情况。也就是说,概

            测评。跟踪这段时间测评差值,用这些差值来评价。                             要模型应用的是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变化。
            严格意义上说,它兼顾了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和终结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的优点。简而言之,增值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采用的是变量间的线性
            性评价可以用公式表达,即“增值=输出-输入”,输出                           关系,是基于一个期望值因变量与多个测试值自变
            是一段时间节点后的测试值,输入则是一段时间节                              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分析。相对而言,这种分析模
                         [5]
            点前的测试值 。                                            型以影响学生个体的因素为指标,统计期望值与测
                (二)增值性评价的特点                                     试值差值(增值),再借助标准统计技术,按照相关原
                 增值性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基础,以发展的                            理进行减小误差的多个测试数据进行统计运算。
            眼光,对学生一段时间的不同表现进行前后对比,                                  该分析模型是在关注个体数据基础上的全样本
            采用不同的数字模型反映学生的身心状态,对学                               的统计分析,它适用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各自的
            生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增值性评价包括                              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层面不同,评价主体就不同,每
            三类。一是可量化的增值性教学评价,体现评价的                              一个层次涉及的自变量测试维度也不相同。对学生
            公平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增值性评价                              层面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统计,测试值包括参与课
            不是终结性评价,不唯分数,不唯结果,更能体现                              堂互动的评估评价、学生专注力、团结协作能力,甚
            评价育人的公平性。二是采用多元线性模型进行                               至是学生学习兴趣、家庭环境、学习经历等各种因
            的增值性评价,体现评价的科学性,确保教育正确                              素。与之不同的是,教师层面的测试值主要是指对教
            发展方向。通过增值性评价模型,教师可反复将不                              师教学育人进行评估、评价,测试值自变量与学生个
                                                            28
                                                      教师纵横     2025.1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