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教师纵横2019.6
P. 106

·
                                                                                          教师纵横·互联网杂志
                                                                               学 科 探 索    教师纵横·互联网杂志


          过 设 置 问 题 情 境 , 然 后 要 求 学 生 根 据 给 出 的 知              合 运 用 科 学 思 维 方 法 进 行 不 断 的 思 维 加 工 的 过
          识 范 围 来 解 决 所 提 的 问 题 。 主 要 考 察 学 生 运 用              程 , 在 实 践 中 又 是 一 个 不 断 加 深 对 书 本 知 识 理
          所 学 的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 包 括 对 问 题              解 深 化 的 过 程 。 在 高 中 政 治 教 学 中 , 我 们 要 积
          的 理 解 分 析 能 力 , 材 料 信 息 的 提 取 解 读 能 力 ,              极 引 导 学 生 学 会 科 学 构 建 学 科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
          知 识 点 的 迁 移 和 运 用 能 力 , 以 及 语 言 的 组 织 表              从 而 不 断 提 高 学 生 运 用 学 科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达 能 力 等 。 知 识 的 储 备 是 问 题 分 解 和 材 料 解 读              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应考能力。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 只 有 头 脑 储 备 的 知 识 越 丰 富 、
          越 全 面 、 越 系 统 , 问 题 分 解 和 材 料 解 读 才 更 迅                  参考文献:
          速 、 更 准 确 、 更 有 效 。 那 么 , 在 解 题 中 如 何 发                  [1]编 写 组 .普 通 高 中 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 科
          挥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的 作 用 呢 , 我 认 为 要 做 到 以 下              书.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区.选修四 科学思维常
          几点:                                                  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一)要提高读题的意识和能力。                                     [2]李枫,舒静庐.科学思维.国家行政学院出
               首 先 要 明 确 运 用 知 识 的 范 围 , 同 时 要 带 着             版社,2011.
          问 题 来 阅 读 , 其 次 要 善 于 把 材 料 中 的 语 言 逻 辑                  [3]编写组.普通逻辑(增订本).上海人民
          转 换 为 知 识 网 络 图 的 符 号 逻 辑 , 用 逻 辑 符 号 代              出版社,1993.
          替 逻 辑 语 言 。 此 举 一 方 面 有 利 于 快 速 提 取 有 效
          的 信 息 , 找 到 问 题 焦 点 , 同 时 也 有 利 于 快 速 地                                            (责编  李庆群)
          调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的速度。
               (二)要提高问题分解的能力。
               首 先 要 明 确 问 题 的 表 征 方 式 , 问 题 的 设 问
          究 竟 是 问 “ 是 什 么 ” 还 是 “ 为 什 么 ” 或 者 是
          “ 怎 么 样 ” 。 “ 是 什 么 ” 一 般 包 括 反 映 、 说
          明 、 体 现 、 启 示 等 , “ 为 什 么 ” 一 般 包 括 原 理
          依 据 、 原 因 、 意 义 、 作 用 等 , “ 怎 么 样 ” 一 般
          包 括 解 决 问 题 的 手 段 、 方 法 、 方 式 、 措 施 等 。
          只 有 明 确 了 问 题 的 所 指 , 才 能 把 握 知 识 点 之 间
          的 传 导 途 径 和 方 向 。 才 能 充 分 发 挥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的 特 点 和 优 势 。 其 次 要 明 确 问 题 的 指 向 。 任
          何 问 题 都 有 指 向 性 的 , 如 果 不 按 照 问 题 的 指 向
          回 答 会 导 致 回 答 无 效 , 只 有 明 确 了 问 题 的 指
          向 , 才 能 判 断 出 运 用 的 知 识 究 竟 是 一 个 点 还 是
          一 条 线 或 面 , 这 也 是 找 到 知 识 切 入 点 的 关 键 。
          问 题 指 向 一 般 涉 及 行 为 主 体 、 内 容 、 方 式 、 形
          式、手段、途径等。
               (三)要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解题的能力。
               思 维 导 图 的 建 立 是 先 从 问 题 靶 的 出 发 , 运
          用 演 绎 推 理 的 方 法 向 前 逆 推 , 直 到 问 题 的 出 发
          点 , 形 成 一 个 思 维 路 线 图 , 当 解 决 问 题 时 则 顺
          向 推 导 , 直 到 问 题 的 靶 的 。 思 维 导 图 的 建 立 基
          于 科 学 的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 只 有 建 立 科 学 的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图 , 在 高 考 时 才 能 快 速 形 成 思 维 导

          图。
               总 之 , 知 识 网 络 结 构 的 构 建 过 程 是 一 个 综

                                                            3 3
                                                           103
                                                            3 4 3
                                                      教师纵横 师纵横 师纵横
                                                      教 教
                                                      教师纵横  2019.52019.62019.52019.6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