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教师纵横2020.1
P. 120
• •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学科探索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新课程提倡学数学的方式是玩中学、做中学。 平衡,未秤的 3 个,两边放一个,再称一次。若第
在数学学习中,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不仅学会, 一次秤不平衡,把重的 3 个按刚才方法再称一次。
还要会学。如教学“平移”,先理清“平移”的关 结论是至少秤 2 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如果是 17 个,
键点是方向和数量。本质是不改变图形的大小,不 则把它们分成 6,6,5,按以上方法秤。结论是至少
经转动而改变图形或形状在空间的位置。可以上、下、 秤 3 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在多次实验中学生掌握
左、右或斜着平移。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图形 了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就是把待测物品分成 3 份。
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格图, 能平均分的就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就让多的与
在方格图中画一个小正方形,把正方形向右移动2格, 少的相差 1,这样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就能找出次品。
画出移动后的图形。再依次向左、向上、向下平移2格, 五、列举排比,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位置变化情况。然后斜着平移,观察平移后的 数学学习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有些数学
位置和图形各条边的关系,就会发现斜着平移后, 原理的原型就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就能
原来正方形的边与平移后正方形的边是对应平行的。 发现其中的奥秘。如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明晰平移的关键点和本质, 问题》。这个教学内容探究的是抽屉原理,抽屉原
正确地进行平移,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理(鸽巢原理)来源于基本的数学事实,是重要的
四、动手实验,寻找方法技巧 数学原理之一,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但这一类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 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体验什么是抽屉原理,用笔
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育家杜 筒代替抽屉,采用列举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规律,
威先生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 掌握原理,建立模型。如:1. 把 4 支笔放在 3 个笔筒,
想转化成实验,用实践活动证明或表达自己的思想。 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 2 支笔。2.10 支笔放在 3 个笔筒,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知识要借助实验学生才能 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 4 支笔。3.20 支笔放在 3 个笔筒,
理解。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 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 7 支笔。找规律:1.4÷3=1……
用天平找次品时,如何保证称最少次数找出次品呢? 1,1+1=2;2.10÷3=3……1,3+1=4,3.20÷3=6……
学生没有此类的生活学习经验,只有通过实验,在 2,6+1=7。类推抽屉原理并建模:a÷n=b……c,总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后,才能把这种知识内化成自 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1)个物体。拓展应用:
己的思想。如:8 个零件里有 1 个次品(次品重一些), 六年级有 37 人,六年级至少有()人的生日在同
用天平秤,至少秤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指导学生 一个月。根据以上探究的抽屉原理,学生很快算出
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37÷12=3……1,3+1=4。用列举建模方式,学生亲
历逻辑推理过程,不仅掌握了抽屉原理,还能学以
致用解决问题,实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
念。
六、检验验证,弄清计算算理
交流后小结得出:把零件分成 3 份,多的与少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之一。但在
的相差 1,这样称次数最少就能找出次品。然后进行 学习过程中,可能是学生不理解算理,导致练习错
验证,再添上一个零件,变成 9 个零件,也是有 1 误层出不穷,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 0
个次品(重一些),把它们弄乱后,至少秤几次才 的除法等计算错误率更高。如计算 3550÷130,有些
能保证找到次品?可以提醒学生根据刚才的探究结 学生不清楚余数是 4 还是 40,因为在列竖式计算时,
论,把零件平均分成 3 份,天平两边各放 3 个,若 通常是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缩小 10 倍,所以在竖式
117
教师纵横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