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教师纵横2020.1
P. 36
教育观察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 •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要有二次函数与线段、面积、相似三角形、角度、 利用【度量】量出 PD 的长和点 P 的横坐标 ,然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相结合题型。 后利用【绘图】绘制点( ),最后点击因
图形繁杂是学生解题的障碍,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学 为点 P 和结果点( )利用【构造】中的轨
生难以逾越的鸿沟。通过几何画板的绘图,度量, 迹得出如图 2 所示的图形。从图中不难看出 的轨
构造内部、轨迹、垂线、平行线,数据计算和变换 迹是一条抛物线,最大值就是顶点的纵坐标的值,
功能绘制出图形就能轻松地找到解题思路。如 2019 通过这样的操作轻易地突破难点一。再来看看难点
年贺州市中考题第 26 题,如图 2,在平面直角坐标 二,PD 不平行两坐标轴,很难求出 与 的函
系中,已知点 B 的坐标为 (-1,0),且 OA=OC=4OB, 数关系式。因此过点 P 作 PE ∥ y 轴,交 AC 于点 E,
抛物线 (a ≠ 0) 图象经过 A,B,C 三点. 选中 P、D、E 三点利用【构造】三角形内部构造出
(1)求 A,C 两点的坐标; △ PDE,再选中 A、O、C 三点利用【构造】三角形内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部构造出△ AOC 如图 2 所示,非常直观清晰地看出
(3)若点 P 是直线 AC 下方的抛物线上的一个 图中构造出来的两个三角形△ PDE 和△ AOC,轻易地
动点,作 PD ⊥ AC 于点 D,当 PD 的值最大时,求此 得到△ PDE ∽△ AOC,进而得出等式 ,
时点 P 的坐标及 PD 的最大值. 把数据代入化简即得 与 的函数关系式,从
图 2: 而突破难点二。利用几何画板多个功能快速准确地
画出需要的图像和图形,直观又清晰地展示,达到
启迪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普通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借助几何画板叩开二次函数拓展延伸的大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不同学生的
数学学习需要,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知
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给学生留下拓展、延伸的
空间和时间,创造最适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使
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对数学教学
内容的拓展延伸就显得很重要了。二次函数是初中
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非常有必要在二次函
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几何画板有个
显著的特点是动态展示,利用这个特点能轻易叩开
二次函数拓展延伸的大门。例如:2018 年贺州市中
考题第 26 题(图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
2
这道题第 3 小问较难,学生很难找到解题思 线 y=ax +bx+c 交 x 轴于 A、B 两点 (A 在 B 的左侧 ),
路,得分率是整份试题最低的,为什么会造成这种 且 OA=3,OB=1,与 y 轴交于 C(0,3),抛物线的顶
现象呢?主要存在两个难点。难点一:不理解 PD 的 点坐标为 D( ﹣ 1,4).
最大值是某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难点二:建立 (1) 求 A、B 两点的坐标;
不了 PD 与点 P 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如果突破两 (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个难点,那么第 3 小问将迎刃而解。教师在讲解时 (3)过点D作直线DE∥y轴,交x轴于点E,
不妨利用几何画板画出第(2)小题已求出的抛物线 点 P 是抛物线上 B、D 两点间的一个动点 ( 点 P 不与
2
y=x -3x-4 的图象,作直线 AC,PD ⊥ AC,垂足为 D。 B、D 两点重合 ),PA、PB 与直线 DE 分别交于点 F、G,
33
教师纵横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