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教师纵横2020.1
P. 49
德育论坛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 •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生态文明教学内容,便可以实现学科之间的协同教 在课堂中分析恢复臭氧层空洞的案例,指出人类社
学,促进学生对生态文明和法治社会做到更充分的 会能够积极地应对生态问题,前提是人类必须在现
认识,促进学生社会通识和公民素质的综合提升。 实中作出切实可行的行动等。从具体的案例出发,
此外教师可以对一些时政新闻和环境新闻进行 学生也容易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和恢复保持乐观和积
挖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通过对相关的内 极的态度。
容进行讲述和分析,促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保持 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适合进行生态文明观的强
联系,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得以更有效的确立, 化教育,以此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初
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利 中学生正处在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塑造的重要时期,
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数据、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实践精神,有助于学生价
环境污染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景象,促使学生对生态 值观的有效形成、促进学生公民素质和核心价值观
文明保护做出更切实的关注和思考,从而使学生的 念的共同提高,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素养能够适应
生态文明价值观更加真实、多元和丰满。 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基
三、注重教学的多样性 础。
应利用真实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初中道德
法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具备德育和实践双重 【参考文献】
特点,应该在其中引入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一方 [1] 汤欣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面须引导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向正确的价值观靠拢; 研究 [J]. 现代交际,2019(13).
一方面则应要求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身体力行, [2] 陈良书 .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
进行道德行为的积极实践。对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 教 学 策略 [J]. 课 程 教 育 研究: 学 法 教 法研 究,
进行有效培养,符合社会的集体认知,有助于社会 2017(36):105-105.
稳定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义利观和社会 [3] 谢青松 . 德治与法治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的重要手段。 [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29-3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知行
合一,促使学生在正确的认知指导下践行自身的行 (责编 杨翠玲)
动,使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保持积极和敢于实践的
态度。例如可以让学生总结一些周围环境的变化情
况,并提出“如果想要扭转环境污染的颓势,社会
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等问题促进其思考。学生
对周围环境变化做出思考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
具体策略进行点评,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做到更加真
实的理解。此外教师要利用一些有效的环境治理方
案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治理精神,防止学生因矫枉过
正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造成学生思想混乱和倒退。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肯定人类社
会做出的积极贡献,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环境
治理观念,使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对
知识的学习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又如教师可以
46
教师纵横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