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教师纵横2020.1
P. 91
• •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学科探索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 设计,能不断地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这样,
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 教师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
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
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 (责编 罗永模)
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练习情境:
在做关于“8 的认识”的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
0 至 8 的数字卡片,指定一男生和一女生各代表男队、
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
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
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
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
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
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
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
在课堂训练时,组织 60 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
组数学抢答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 3 名
数学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
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一面小
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
奋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
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
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
些活动。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
示或操作,使学生获得学习成效。这既能巩固和灵
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提前让学生
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
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
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
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
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力地调动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
88
教师纵横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