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教师纵横》2020.3期
P. 47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 •
                                                                               课改研究 •教师纵横  互联网杂志


          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科学的本质及思想方法,                             不是课本现成给出的,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独
          这就需要学生有“思辨”思维。                                       立思考的好习惯,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
               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在讲                            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核
          药品选择的时候,会告诉学生不能选块状石灰石与                               心素养中“证据推理、科学精神”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稀硫酸,因为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                                   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此时引导学生:如                                   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

          果只有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需要制取二氧化碳,                               以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从而
          有什么办法 ?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对策,对策 1:当块                           提出全新的或改进的思路、方法,并能获得一定有
          状石灰石表面覆盖有硫酸钙时,及时清除,使反应                               益效果的行为。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继续发生;对策 2:把块状石灰石制成粉末,就不用                             使学生能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

          担心硫酸钙的影响了。                                           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对比两种                                如初中化学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方法哪种更容易操作,学生自然就得出用石灰石粉                               实验操作是“点燃燃烧匙内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

          末与稀硫酸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的结论。学生通过                               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引导学生
          “思辨”,分析得到本质:块状碳酸钙与稀硫酸不                               观察实验,发现“立即伸入瓶中”这个操作过程,
          是不能反应,而是因为生成物覆盖在反应物表面,                               很容易出现白烟冒出瓶外的现象,影响实验结果的

          阻止反应继续发生,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就可以                               精确性。引导学生提出实验创新,解决可能出现的
          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学生们通过                               问题。学生思考:白烟逸出瓶外,可以用密闭的装
          分析后进行实验探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置解决。通过讨论交流、查找资料等手段,学生提

          在自主设计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出解决办法:1. 实验装置不变,改用着火点低的白磷,
          实现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                              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用强光引燃密封装置中白磷,
          科学探究”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也可以用电阻丝通电的方式引燃白磷;2. 改变实验
               同样是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                            装置,用耐热活塞直接实验,不会出现白烟冒出瓶

          课本上介绍的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此时可                               外的现象。
          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再如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初中主要
          同时提供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介绍的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常温时 1 体积水大约可以溶解 1 体积的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介绍两种:“固固加热、固液不加热”。
          让学生分析揣测结果,有学生提出二氧化碳可溶于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如果需要“固液加热”,需要
          水,因此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还有一些学生则提出:                              怎么处理?学生经思考能给出两种思路:1. 直接用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 1 体积水只能溶解约 1 体积                           “固固加热”装置;2. 用“固液不加热”装置,增
          二氧化碳,溶解的量较少,如果反应制得的气体很多,                             加酒精灯加热。学生经实验尝试后会发现“固固加热”
          就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经过提示,学生选择用排饱                               装置不适合,液体会流出。因而对这个问题有了自

          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可以除去杂质氯化氢气体,                               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                                              通过围绕一些有难度的有挑战性的主题,培养
               学生通过“思辨”,可以从更多角度、更多方                            学生实验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
          面考虑课本上的知识点,可将这些知识点理解得更                               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经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深入、透彻,把握住知识的本质。同时这些问题都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过程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



                                                           44

                                                      教师纵横 2020.3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