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2024-5期
P. 104
理科研讨
第二阶段是要求学生用圆规画圆。具体步骤 偶数,从而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某个自然数究
如下。 竟是奇数还是偶数。其次,教师将教学环节作了具体
首先,要求学生说一说“刚才用圆形物品画圆有 安排。
什么优点和不足?”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答案:优点是 教学环节一: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方便,缺点是不能随意确定大小。 际,说出一些能被 2 或 5 整除的数字。教师问学生:
其次,让学生逐 一说出圆规的用途和用法,教师 “你们家中有几口人?”“你穿的鞋子是几码?”“你的
逐条板书、总结。 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爸爸手机号码的后四位数字
再次,学生自主探究。探究问题 1:如何操作圆规 是哪几个?”“你们县城的邮政编码是多少?”……随
才能既准确又快捷地画出一个圆圈?探究过程的环 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
节安排如下:(1)学生自主研究课本中的解释说明并 组组学生提供的数字。这些数字都是和学生生活紧
动手操作;(2)同桌交流讨论,研究问题;(3)学生通 密相连的。这就是目前所学的数学,这些数字与生活
过实物投影仪操作进行汇报交流结果,在汇报过程 联系起来,使学生不再感到抽象,也不再害怕;这些
中,学生利用圆规一边操作一边介绍如何操作才能 数字让学生认识了数学的学习价值,提高了学生学
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圈;(4)教师针对学生掌 习的兴趣。
握不好的问题及时讲解并进行小结。 教学环节二:教师用3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学习。
最后,学生自主探究。探究问题 2:在生活中如果 一是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能被 2 或 5 整除的
没有圆规,怎样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来? 数字;二是将这些数字排列出来并进行计算。学生经
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通过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 过小组集体研究后,很快就将能被 2 或 5 整除的数的
然后分组讨论,结束后各个学习小组将学习成果进 特征概括出来:个位是 0、2、4、6、8 的数,都能被 2 整
行交流展示。 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为学生创造自主学 在这个环节中,当学习到奇数和偶数的时候,教
习的机会,就容易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整个课堂教 师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找到单数和双数的表面器官。
学由学生唱主角,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实践能力、思 学生之间进行简单的交流之后,很快知道嘴巴是单
维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自己 数的,眼睛、耳朵、鼻孔、手、脚是成双配对的。每只手
分组讨论、自己寻找答案、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再加 掌的指头是单数的,但是两只手掌加起来的手指是
上相应的场景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神经,学生的大 双数的。随后,教师挑选出 11 名学生列队站到讲台
脑就能得到足够的训练。通过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 前,要求他们从左至右报数,是奇数的学生往前走出
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独立处理问题和独立思考的习 一步,是偶数的学生往后退一步。教师把全班45个学
[1]
惯,学习质量自然会获得不断提升 。 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的人数分别是5个、6个、7个、8
(三)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 个、9个、10个人,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在本组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展交换位置的游戏活动。学生在位置交换游戏中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现实生活中,处处 发现,6 个、8 个、10 个人一组的学生,位置交换时都
都有数学的影子。教师应该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熟悉 显得很轻松,他们每个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想要的位
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让数学在 置。而 5 个、7 个、9 个人一组的学生在位置交换时总
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可怕的老虎,让数学学习变成 有一个人换不到座位,即使全组同学费尽脑筋帮他
轻松愉快的事情。 找,仍然找不到位置。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能被 正当全班学生对 5 个、7 个、9 个人一组的学生在
2 或 5 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让数学教学与 位置交换时总出现有一个人换不到座位的现象感到
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 大惑不解的时候,教师趁机启发学生,请大家思考问
产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确定教 题:“为什么 5个、7个、9个人一组的学生在位置交换
学目标。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能被 2 或 5 整除的数都有 时总有一个人换不到座位?”经过学生分小组进行反
哪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某个数 复讨论后,终于找出了原因,因为 5、7、9 这 3 个数字
能否被 2 或 5 整除;二是要求学生认识什么是奇数和 是奇数。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道
102
教师纵横 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