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4-5期
P. 24
管理智慧
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的知识、本领和技术,形成劳动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推动社会和家长积极支持
素养。要坚持具身原则,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探 劳动教育。其次,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家庭资源。政府
究和动手劳动中,获得劳动技能、感受劳动乐趣、增 和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多种方式,盘活优秀劳
进劳动认知、体悟劳动价值、树立劳动意识、塑造劳 动专业人员、优质特色劳动课程、劳动实践场地、劳
[7]
动品格 。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习任务群, 动设施设备等社会劳动教育资源,既可将这些资源
精心设计劳动项目,并根据劳动项目实施的需要,创 引入学校,送教进校,也可组织学生外出学习和劳
设适合项目开展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 动,以解决学校劳动教育场地不足、设备不全、师资
中开展劳动实践。一方面,充分开发学校内部空间, 不够等问题。家庭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劳动教育,鼓励
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的情境场域。如在校内建设种植 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与学校密切配合,共
区、厨房、陶艺工作室、园艺园等,利用这些贴近学生 同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日常生活的劳动情境场域,采取情景化的教育方式,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科学设计活动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活动筹划、设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是劳动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部
计、实施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自己思考、体验、尝试、 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在整体把握劳动教育的发展逻
行动和创造,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劳动素养。二 辑及规律的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制度,统筹社会各
是综合利用校外劳动资源,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劳 界教育资源,规划适合本地的劳动教育发展路径,实
动教育生态空间。形成家校共育机制,鼓励家长让孩 现区域统筹、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新格局。成立地
子参与家务劳动。积极拓展社区劳动资源,组织学生 方劳动教育指导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整体推进、评
到社区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如去社区的养老院 价、研究和指导工作,构建区域劳动教育的服务平
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去公园从事种植相关 台,打造区域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专业化的劳
活动等。 动课程师资队伍,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课程,统
(三)构建家校社协同的课程支持体系 筹区域内劳动课程的实施,科学构建适于地方的劳
在劳动课程的支持体系中,教师是关键,当前 动课程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构建有利于评价、考量
制约劳动课程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劳动教育师资的 劳动教育的开发环节、实施环节、达到的效果及相关
匮乏和教师专业程度不高。为解决这一难题,各中 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能有效促进劳动课程的有序、
小学可以校内外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校内现有 有效开展。在评价内容上,要以劳动素养为核心,既
课程教师结构,引导鼓励部分学科富余教师转岗从 充分关注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关注劳动
事劳动教育,加大对转岗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培 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精神的培养。在评价方
训,提升其劳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引进 法上,采用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
校外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根据劳动课程教学需 式,建立学生劳动档案袋,全面、全程记录、保留、分
要,引入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或技术人员担任某一 析学生的劳动实践表现。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
劳动项目的兼职教师,以缓解专业劳动教育师资不 为主,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评价。总
足的困境。但是,由于劳动课程的特殊性,各中小学 之,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作用,构建以学生劳
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配齐配足专业的劳动 动素养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调动多元主体参与
课程师资,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统筹管理,优化 评价,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客观评价,根据评价反馈持
区域内劳动教师的资源配置,推动劳动教师的轮岗 续诊断改进,推进劳动教育有序有效开展,促进劳动
常态化与规范化,同时,指导高等院校开设劳动课 教育课程目标的达成。
程师资培养相关专业,为中小学培养劳动课程的优 总之,劳动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秀后备力量。 肩负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劳动教育的三大主体,在 发展的重任。《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为劳动课程
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都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的建设与实施指明了方向,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
要积极推进家、校、社三方协同合作育人。首先,强化 要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协同家庭、社会,整合
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按照政策规定, 家校社资源,打造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劳动课程
制订劳动课程计划,注重劳动项目的实用性、趣味性 体系,科学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
和教育性。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 素养,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
对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讲活动,引导家长 (下转第31页)
22
教师纵横 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