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4-6期
P. 123
文体综合
二、美术教学中传承壮族非遗手工文化面临的 港市图书馆组织教师、学生、市民到贵港市港北区中
现实困境 里乡东方尚贤非遗研学基地开展“探秘壮族油纸
(一)传承意识不足 伞 传承多彩非遗”研学体验活动。活动中非遗传承
在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传承壮族非遗手工文 大师现场教学、互动,深入讲解壮族非遗手工文化的
化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对贵 知识,师生现场实践体验竹编工艺、油纸伞制作、扎
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的调查可知,当前教育体系内对 染等壮族非遗手工文化艺术。通过此次活动,培养教
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教学大纲和 师对传承非遗手工民族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使教师
课程设置中,壮族文化的内容往往被边缘化,缺乏系 能够深入了解壮族文化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社
统性和深度。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导致学生和教师 会价值。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壮族非遗手工文化艺术
对贵港本地壮族文化的认知有限,缺乏对其历史价 的研究项目,如黄宇主持的课题“提质培优背景下融
值和艺术魅力的深入理解,这直接影响了传承的积 入壮族民歌的中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
极性和效果。再加上当前社会大背景下我国民众对 践”、杨华华主持的课题“荷文化融入中职幼儿保育
壮族文化传承的关注度不高,缺乏对职业教育在文 专业舞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谢端主持的课题“基
化传承中作用的认识,使得相关教学活动难以获得 于‘荷文化’构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群课程体
必要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 。 系的研究与实践”等,通过学术研究提升其专业水
[3]
(二)传承形式相对单一 平。此外,还可邀请壮族非遗手工文化艺术的传承人
当前贵港市职业教育中心美术教学中在传承壮 进入校园,与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邀请
族非遗手工文化时,形式上的单一性也是一个亟须 贵港市群众艺术馆的艺术家到学校演出,艺术家穿
解决的问题。现有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讲授和 上戏曲传统服饰登台亮相,介绍每位戏曲教师扮演
简单的技艺展示,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模 的角色、服装的搭配、表演的方式,以及台下负责演
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壮族非遗手 奏的戏曲教师及其使用的乐器、乐器的特点等,讲解
工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内化。此外,教学内容往往停 戏曲传统文化。这种面对面的传承方式,可以让教师
留在表面,缺乏对壮族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和传播, 直接从传承人那里学习到最原汁原味的壮族艺术,同
[4]
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同时, 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文化传承人直接对话的机会。这
教学方法的陈旧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 种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文化的
利于学生将壮族非遗手工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进 活态传承,让壮族文化在新一代中得以延续。
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 (二)多层次感知,加强美术实践教学
(三)传承资源保护不力 美术赏析评述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力、创
传承资源保护不力是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传承 造力和想象力。在进行赏析教学时,教师要打破单一
壮族非遗手工文化面临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困境。 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利用多种渠道、多层次引导
壮族文化中的壮族织锦、银饰工艺、油纸伞制作等都 学生主动探索壮族非遗手工文化的魅力,激发其学
正在面临失传的风险。这些极具特色的传统手艺对 习兴趣 [6]。
于非遗当地人而言,几乎未曾听说过。与此同时,这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
些技艺的传承人数量日益减少,且多数年事已高,缺 微课视频或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壮族非遗手工文化的
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和政策支持。而今随着时间的推 相关视频,展示壮族非遗手工文化的故事并体现其
进,很多相关的文化遗址、传统村落等非物质文化遗 内涵,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增强学生在美术
产也都面临保护不足的困境,深受自然侵蚀和人为 教学中的能动性。在将壮族非遗手工文化融入美术
破坏的双重威胁 。另外,对于贵港而言,非遗手工文 课堂时,教师除了可以展示介绍壮族非遗手工文化
[5]
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手段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难以 的实物作品,还可以播放与壮族非遗手工制作的相
有效在课堂中进行充分展示,导致文化资源的保存和 关录像。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广西壮族故事
传承效率低下。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壮族非遗手工 《百鸟衣》视频,既能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又能让学
文化的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生从中感受壮乡人民争取自由的坚强意志,激发学
三、美术教学中传承壮族非遗手工文化的优化 生对壮族文化的浓厚兴趣。
策略 其次,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壮族非遗手工传承艺
(一)加强壮族非遗手工文化艺术师资培养, 人走进课堂,进行简单的壮族非遗手工油纸伞制作,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并对油纸伞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壮族非
在职业教育美术教学领域,教师的专业素养对 遗手工的美有更真实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壮族
于传承和弘扬壮族非遗手工文化至关重要。为提高 非遗手工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壮
教师对民族非遗手工文化传承意识和专业素养,贵 族非遗手工文化相关专题讲座等活动,如让学生在
121
教师纵横 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