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24-6期
P. 36
管理智慧
生的抑郁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调节,没有掌握 导员发现与识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做到及时发
正确的应对方法,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走 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跟踪。同时,建立有效
出心理困境,长此以往便导致心理状态越来越差。由 的家校沟通机制,班主任、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家长的
此可见,早干预对缓解学生的抑郁情绪、预防抑郁症 日常联系反映学生在校心理状况,同时帮助家长正
状非常重要。 确看待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家长家庭心理教育的意
(四)抑郁症状持续、反复出现与个体不断经历 识,树立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观念。当
负性事件有关 学生的心理问题超出了学校、家庭能力范围时,家校
访谈分析表明,抑郁症状持续、反复出现与个体 双方应通力合作将学生转介至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
不断经历负性事件有关。比如,有的学生在遭遇校园 诊疗,助其早日康复。
欺凌后开始出现抑郁症状,经调整、治疗已经康复到 (三)多途径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定阶段,但是当其遇到同伴关系不和谐、情感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积极心理品质显著负
[4]
或家庭变故等负性事件之后,抑郁症状又开始显现 相关 ,积极心理品质能够调节生活事件对抑郁症状
并持续影响个体。 的影响 。由此可见,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有
[5]
(五)人际关系是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效应对抑郁症。首先,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突破
从分析影响因素可知,过半的学生提到了人际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着眼点从解决学生心理问
关系不良,包括不良的同伴关系和父母关系都会对 题转移到发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能量,引导和启
自己抑郁情绪产生影响。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学生认 发学生关注自己本身具备的积极情感、积极认知与
为人际关系是痛苦的根源。这部分学生认为没有人 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愈能力。其次,将心理
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感到很孤独、无助,甚至因此产 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相对成
生自责、自弃的想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谈及面对负 熟,可以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与学校德育主题相
性事件或抑郁情绪时,跟家人、朋友聊天、倾诉能感 结合,借助德育活动的平台与契机潜移默化地滋养、
受到理解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缓解抑郁 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实现德育与心育的双赢。
情绪,走出心理困境。由此可以推测,人际关系对抑 再次,针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内容定期开展积极的实
郁症状的影响可能是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 践活动,如素质拓展、团体辅导、趣味心理游戏与心
持的调节作用。 理主题班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良好的氛围,体
四、应对策略 验积极愉悦情绪,建立积极情感,逐步培育其积极心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理品质。
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 (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是心理教师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学生 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及抑郁症状得分呈显著
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会想到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但 正相关,并且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作为适应应激的应
仍有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自己默默承受。同 对资源,给个体提供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支
时,每个学校的心理教师毕竟有限,学生心理又是 持,帮助个体应对各种压力与逆境,从而减轻负面情
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教师很难第一时间知晓 绪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
[6]
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帮扶,这就 着手。第一,新生入学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心理教
可能会错失最佳的干预时机。因此,学校应将心理 师等可以利用破冰游戏、团体辅导或主题班会等形
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人人都是心 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彼此,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朋友
理教师的氛围,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在课堂上 圈,尽快融入班级、融入校园生活,增进归属感;第
直接或间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遇到心理难 二,班主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
关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与支持,做到全员育心、全 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志同道合
过程育心、全方位育心。 的同伴,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班级凝聚力,减少小团体
(二)家校联合,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现象;第三,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
抑郁症早期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将学生 态,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
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工作常态化,加大教师培训力 利用晨会、主题班会、广播、微信公众号、手抄报制
度,提高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班主任、辅 作活动、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建立(下转第 38 页)
34
教师纵横 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