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2024-7期
P. 82

文科教学



                 二、设计活动任务,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究,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不仅理解
                 语文是一门兼具基础性与综合性的学科,它在                           了诗歌内容、诗人情感,掌握了诗歌鉴赏的要点与难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是学                              点,而且促进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                             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
                             [2]
            下教学的要求,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当                            的发展。
            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                                  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思辨
            求。“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方                             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为例。该单元选取了《论语》
            法之一,渗透式教学强调课堂活动任务的设置。                              《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
                 课堂活动的设置是指教师以任务为导向,引导                           精彩片段。教学这五篇文言文时,教师要防止一不小
            学生围绕任务进行学习和思考。“三新”背景下,设置                            心就陷入字词句、音形义的传统的单篇教学中。在
            课堂活动任务,需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要                            “三新”背景下,教师应着眼于此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
            求,确保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新时代                             难点,大胆进行大单元教学,具体来说,就是要以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的需要。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                             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利用活动任务提高课堂活动的
            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难度的任务和                              有效性,在借助注释、工具书和导学案的基础上,让学
            挑战。在设置活动任务时,应选择情境性强、学生参                             生参与多媒介和多情境的任务活动,主动探究,大胆
            与度高的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                              质疑,提出合理的解读,将逻辑思辨和质疑能力迁移
            生学习的能动性,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                             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项活动任务。任务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一:群文阅读——思考诸子之志。找出文章观点、主
            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要内涵、理想状态和具体措施。任务二:比较阅读
                 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的《短歌行》和                           ——“百家争鸣”思想交流会。分析诸子的治国理念
            《归园田居》为例。《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是新教材                           并探究其理念存在差异的原因。任务三:鉴赏阅读
            中的两首重要古诗,分别表达了曹操和陶渊明对人                              ——品析语言。《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鸿
            生的独特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活动任                             门宴》这三篇文章为读者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先贤凭
            务,采用联读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                             借“三寸不烂之舌”消弭危机的经典场景,蕴含着高
            生比较和探讨两首诗所传递出的不同思想感情,感                              超的智慧。学生可任选一个对话场景,将其改编为舞
            受两位诗人在各自时代背景下不同的生命状态,形                              台剧,要求将文言文改为现代文,人物形象符合原
            成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文,突出对话的精彩。这三项任务的设置,能促使学
            和文化素养。                                              生围绕文本逐层深入展开阅读。例如,任务三的设置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主要设置了以下活动任务。                          能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故事梗概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任务一:比较《短歌行》和《归园田居》不同的韵律节                            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学习,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奏和感情基调。此任务旨在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其初                             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具体的
            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找出两首诗的诗眼“忧”和                              舞台剧表演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展开合作交流,
           “归”。任务二:曹操和陶渊明作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                             选择合适的队友进行表演,要通过不断地阅读和训
            人生选择,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诗人形象。此任务                             练,真实地将文本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同时,
            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背景深入分析曹操之                              教师还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展开欣赏和点评,给出恰
           “忧”和陶渊明之“归”。任务三:以6人为一小组,探讨                           当、公正的评价和建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
            两位诗人不同的生命状态,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此                             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
            任务旨在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迁移课外,鼓励学生积                             活动的有效性。
            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任务的设置应依文而定,依
            培养思辨思维。                                             生而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只有以教师为主
                 课堂实践证明,以上三项活动任务,能使学生循                          导,以学生为主体,不断钻研、实践,才能找到易于学
            序渐进地深入文本,展开阅读。从课堂生成和课后作                             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从
            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好,达成学习目标。在                             而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高效课堂。
            任务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质疑和探                                                               (下转第86页)
                                                            80
                                                      教师纵横     2024.7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