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4-7期
P. 87
文科教学
的看法,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能展示广西地理风貌、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帮助
二、互动沉浸式体验:打造壮族文化阅读情境教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直观感受壮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
学空间 社会环境,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加深他们对壮族文
打造互动沉浸式体验的阅读情境教学空间,可 化地域特色的认知。三是将艺术与语文融合。壮族拥
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 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这些都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
壮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教师在文本内容的解读上 成部分,通过平台将其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拓宽语
可以先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文 文阅读教学的视角。
本所表达的内涵;接着,在阅读壮族民间故事或诗歌 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老王》教学
环节,利用平台上的批注、聚光灯等工具,引导学生 为例,进行如下跨学科融合探索。其一,基于“八桂教
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之后,采用小组讨论、角色 学通”平台,将壮族文化中关于勤劳、坚韧、互助等价
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故事或诗歌的情境 值观与《老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相联系,引导
中,体验壮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其中,教师可以利用 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文本。其二,结合历史学科,介
[3]
VR 技术,打造更加逼真的阅读情境体验空间,让学 绍壮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奋斗历程和生存智慧,利用
生仿佛置身壮族的村寨、田间地头或节日庆典之中, 课件向学生展示壮族人民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勤劳耕
亲身感受壮族文化的独特风情,在身临其境的体验 作、自强不息的事例,让学生理解老王身上所体现的
方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壮族文化 勤劳品质与壮族精神的契合之处。其三,利用“八桂
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通”平台提供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功能,组织学生
以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愚公移山》 就《老王》中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社
教学为例。《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蕴含着中华 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世界,对比分析壮族
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而壮族文化 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平、人文关
中,同样不乏这种对自然、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因此, 怀等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可以基于“八桂教学通”平台,将壮族的山水风光、民 四、课外实践与文化传承:扩大壮族文化学习边
俗风情、英雄传说等元素融入《愚公移山》的教学中, 界与影响力
营造一个既具有时代感又富含文化底蕴的阅读情 在“八桂教学通”平台的助力下,初中语文阅读
境。即: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个虚拟的“愚公 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而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
移山”场景,让学生佩戴 VR 设备置身于崇山峻岭之 的丰富形式,将壮族文化的学习边界拓宽,促进文化
间,观看愚公带领家人用简陋的工具一铲一铲地挖 的传承与发展,在加深学生对壮族文化的理解和认
山填海的场景;接着,结合壮族文化特色,利用虚拟 同下,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热情,扩大壮族文化影响
技术在中间穿插壮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给学生讲 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课外活动,连接课堂与社
述壮族先民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如 会,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课外实
何凭借智慧和勇气战胜自然灾害等,打造一个生动、 践活动,有机会走出校园,走进壮族的生活世界,与
直观的壮族文化阅读情境教学空间,让学生在体验 当地居民交流互动,了解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
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值观念。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课堂讲
三、跨学科融合探索:在语文阅读中深化对壮族 授更加生动、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
文化的多维理解 欲,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
[5]
在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壮族文化深度融合 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
的过程中,“八桂教学通”平台以其独特的跨学科融 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台阶》一课为例,基
合功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八桂教学通”平台 于“八桂教学通”平台拓宽学生学习壮族文化的边
不限于语文学科的范畴,还能跨越学科的界限,将历 界,增强其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首先,引
史、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巧妙融入语文阅读教学 导学生思考文章中对家的建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
中,从而深化学生对壮族文化的多维理解 。一是将 与壮族文化中勤劳、坚韧、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何异曲
历史与语文融合。在讲解与壮族文化相关的课文时, 同工之处。接着,运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向学生展示
利用该平台上的历史资料,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 壮族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建筑风格等,使学
历史背景框架。二是将地理与语文融合。利用平台功 生对壮族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最后,组织
85
教师纵横 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