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24-8期
P. 116
理科研讨
验研究酵母菌是如何呼吸的,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 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好奇心,促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酵母菌的有氧与无 (三)开展项目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氧两种呼吸形式,其中前者释放大量的水与二氧化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动态化的学习方法,广泛
碳、后者则释放少量的二氧化碳与酒精。接着,教师 适用于中小学教学。围绕项目主题探索知识及问题,
根据上述情境布置任务——研究酵母菌不同的呼吸 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与技能。在
方式,指导学生设计一组对比性实验,即使用开放与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所授知识与教学目标
密封形式的酵母菌进行发面和不使用酵母菌发面, 精心实施项目式探究教学,指导学生在项目探究中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一种方案发好的面团有 亲身体会生物学知识,借此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思
发酵味道、水珠和大量气孔,第二种方案发好的面有 考的能力,推动学生对生物学理论形成深刻的记忆,
[5]
酒精气味、气孔小且少,第三种方案面团的变化不 这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来说意义重大 。
大、没有明显味道与气孔。这样,通过在生活情境中 以“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教学为例,教师先在多
进行学习和实验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初步 媒体课件中出示不同年龄人们的照片,引发学生对
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实际应用,锻炼学生的科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个体衰老特征的思考,进而发
观察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现细胞衰老的特征主要有肤色暗淡、皮肤皱缩与头
(二)以问题为导向,活跃科学思维 发变白等,由此带领他们学习“细胞衰老的特征与原
问题是思考的根源,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可以 因”,使其科学思维被调动,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学
有效集中学生的专注力,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引 习中。接着,教师设置项目“研究个体衰老与细胞衰
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深度学习,对相关生物知识进 老之间的关系”,结合科学思维目标设计以下子项
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目:“人体衰老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原因是什么?衰老
中发展科学思维。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生物教学内容 的个体是如何走向死亡的?什么叫作细胞死亡?”以
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突出问题的层次性,启发学生 项目学习为背景,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利用 3D 动画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思考、交流与讨论,使学 的方式展示表皮细胞由于烫伤死亡的图片、展示骨
生的思维在问题的驱动下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促进 折后细胞死亡过程以及癌症病毒攻击人体使得细胞
他们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 死亡的现象,引导学生在项目中独立思考与合作学
[4]
例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课 习,并给予提示:分析细胞凋亡的利与弊、细胞衰老
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对氨基酸 与凋亡有什么不同等,引导他们发散思维,使其在项
的结构特点、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蛋白质功能与结构 目学习中实现生物知识同科学思维的交流及互动,
的多样化进行分析探究”。基于学生是首次学习蛋白 助推他们高效率地学习生物知识。
质方面的知识,对生物科学的认识由具体往抽象过 (四)建立数据模型,提升科学思维
渡,教师结合教程内容设计以下循序渐进的问题串, 在高中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数据模型属于重
驱使学生深度学习,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即:“蛋白 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
质的构成元素是什么?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蛋 方面的定义、规律与原理等。常见的数据模型有药物
白质有哪些种类?在生命体中,蛋白质有着什么样的 作用、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遗传、生态系统、生物
作用?蛋白质是怎样合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 过程、细胞结构与分子结构等,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
用到蛋白质,请举例说明。”问题抛出后,教师留给学 和内容。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知识引领学
生充裕的时间围绕以上问题展开学习、分析与探究, 生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并提出各自的看 引导学生通过事物表象分析事物本质,培养与提升
法与见解,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各抒己见,让思维发 他们的科学思维 。
[6]
生摩擦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若学生遇到障碍或瓶 以“被动运输”教学为例,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颈时教师再给予实时指导,促使他们深入学习和探 是被动运输的原理与特点、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
究蛋白质的相关知识。通过层层递进的系列问题,引 与失水现象。这有关渗透系统的作用,教师先带领
导学生从微观往宏观、从抽象到具体地探究生物学 学生学习渗透系统的理论知识,但该内容较为微
114
教师纵横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