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2024-8期
P. 47
管理智慧
接班人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 察、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等,全方位评价教师的教学
综合评价,能更全面地推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激发 效果和教学创新能力,以在每个阶段对教师的教学
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主动性,提升教师潜心育人的 方法和成效进行及时反馈,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教学
积极性,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和教育公平 策略。其三,教改科研应用方面。教改科研应用的评
的实现。 价侧重教师在教育改革和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与成
(二)构建“三段六层十级”评价模式 果。教师应被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实践,通
以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为出发 过这些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评价
点,构建全面、科学、系统的“三段六层十级”评价模 时要考虑教师的科研论文、项目申请、创新教学实验
式(如图 3),即:在期初、期中、期末三个管理阶段,通 等多个维度,以确保教师在这一领域的活跃和产出。
过班级、团队、系部、教学管理综合部门、党委办公 其四,个人发展增值方面。个人发展增值的评价关注
室、学校等六个教学管理层次,实施学生评价、教师 教师的职业成长和个人潜力的挖掘。通过对教师继
自我评价、教学同行评价、教学团队评价、系部评价、 续教育、专业培训参与度、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评估,
督导评价、教务评价、科研评价、党办评价、教学指导 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和职业规划。同时,教师应被
委员会评定等十个评价层级的复合评价方式,有效 鼓励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以达到职业生涯的
地促进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改科研应用、 持续发展。
[2]
个人发展增值四大主线上的全面提升 。其一,师德 (三)搭建定制式的数字化评价平台
师风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教育质量 按照“三段六层十级”评价体系运行需求,搭建
的基石。通过多层次的评价,重点关注教师的日常行 业务流程数字化、评价数据合理化、评价结果可视化
为、对学生的关爱态度以及职业责任感。例如,在期 的数字化教师评价平台。其一,业务流程数字化。聚
初评价中,通过学生和同行的反馈初步了解教师的 合教师师德师风、教学实绩、教研服务、发展增值等
师德表现;到了期中和期末,则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 共 138 个评价指标数据,建立对应的数据模型,根据
和学生的成长变化进一步评估教师的师德影响力。 不同的阶段、层级、角色进行分类授权,通过数字化
其二,教学实绩方面。教学实绩的评价不只关注学生 手段协同完成教师评价信息的采集、填写及生成。其
成绩的提高,更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二,评价数据合理化。把数据模型中的评价数据,通
与应用。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如课堂观 过大数据中心进行清洗、分析、整理,得到合理的教
对应课程 对应工作 对 应 教 学 对应授课 对应工作 对应教学 对应线上 对应 专业 对应意识 对 应 138
思 政 、教 态度、专业 目标、教学 计划、教学 态度、专业 秩序、教学 教 学 、教 能力、科研 形态、师德 个评价指
学 技 巧 、 水平、团队 内容、教学 内容、备课 水平、团队 过程、评课 学 常 规 、 能力、发展 师风、道德 标进行综
教学形象 协作、社会 过程、教学 余量、课程 协作、社会 情况、教学 教学工作 能力、社会 行为、道德 合汇总量
等 10 个 实践等 15 效果等 17 资源情况 服务等 15 技能与形 量等12个 服务能力 信念等12 化排名评
评价指标 个评价指 个 评 价 指 等 16个评 个评价指 象等24个 评价指标 等 17 个评 个评价指 定
标 标 价指标 标 评价指标 价指标 标
学 校 教 学
指 导 委 员
会评价
党办评价
期初⇨ 系部综合 教务评价 科研评价 9 10
期中⇨ 专业团队 督导评价 8
教学同行 评价 7
期末⇨ 评价 评价 5 6
教师自评 4
学生评价 2 3
1
班级 团队 系部 教学管理综合部门 党委办公室 学校
图3 “三段六层十级”评价模式
45
教师纵横 2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