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2024-9期
P. 48

管理智慧



            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两个层面进行考虑,还要结合                              其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对人才进行评价,可以
           “1+X”证书制度和“三教”改革的需要进行考虑。这样                           提高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理解。此外,通过技能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                              竞赛,还可评价学生的实操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
            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其                              文化素养。这种评价可以为“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
            次,工学交替在生产教育中很关键。通过培训与教学                             提供一个科学可量化的衡量标准,还可以及时识别
            相结合、学习与实习交替进行,院校必须与产业紧密                             就业市场趋势,对人才培养战略做出必要的调整。
            协作,把最新技术、前沿工艺以及更新的标准纳入课                             另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初级、中级和
            程体系中,确保学生学到满足实际业务需求的知识,                             高级专业能力的角度制定更加完善和科学的评价
            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                             标准,以便更好地衡量“工匠型”人才的发展,为他
            学校与企业可以协作开发教材、课程及实训基地,实                             们提供更专业的建议和帮助。
            现资源的双向共享,以此提高培养人才的效率和质                                  总之,构建中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工匠型”人才
            量。最后,产教融合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将产业需求                             培养模式,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人才培养方
            与教学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                             案,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结合
            准、课程目标和培训标准,从而把职业培训、招生与                             企业岗位需求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同时要响应国家
            就业引进有机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在                             立德树人的号召,回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为提高中职
            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指导,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技能强国提供有益借鉴。
            的能力与实践技能。同时,学校导师与工匠导师的合
            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他
            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三)改革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                             [1]舒美英,李文博 .“造价工匠”主题课程思政
            方式                                                  教学实践探析[J]建筑经济,2022(S2)            .
                                                                               .
                 中职工程造价“工匠型”人才培养要注重三个方                             [2]祁娜 . 聚焦高技能人才培养:人大代表有话
            面重点工作:课证融通、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在                             说[J]职业,2023(7)    .
                                                                     .
            课证融通模块中,可将社会、职业和教育资源作为一                                [3]张培,夏海鹰 .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
            个整体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课”促“改”,以“证”                          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审视与行动框架[J]教育与职
                                                                                                     .
            促“学”,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这种                            业,2022(9) .
            方式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和未来走上工作岗位                                 [4]罗小丽,秦祖泽,练红海,等 .“技能中国”建
            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和                              设背景下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
                                                                         .
            实践技能。为提高“工匠型”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产                            践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3(20)           .
            教融合模块中要依托“目标—内容—方法”和“管理                                [5]孙明贺 . 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基于“工匠
            —人员—分配”三个融合,确保学生能精通最前沿的                             精 神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J] 科 技 创 新 导 报 ,
                                                                                              .
            技术理论与操作技巧,为其将来的事业成长奠定稳                              2017(3) .
            固的根基。此外,学校还需要通过“产—学—研—传
            —用”五位一体的教学方式,支持高质量、长效性的                                 注:2023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工匠型”人才培养。                                          “四能四岗八段: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匠型’人才培
                (四)优化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                          养机制研究与实践”(GXZZJG2023B053)研究成果;
            评价体系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课题“工匠精
                 中职工程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评价是对学校                          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鲁班精神’
            教育成果的综合评价。它从多种角度对“工匠型”人                             在建筑类职业院校的传承与发展为例”(2023B182)
            才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人才培养模                              研究成果;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
            式进行动态调整。在专业基础课程中,除专业知识测                            ‘三全育人’理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工程造
            评外,优先开展技能培训考核。同时,要更加注重对                             价专业群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以广西城市建设
            学生劳动素质和教育素质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能                             学校为例”(GXZZJG2022B037)研究成果。
            够全面了解培养“工匠型”人才的成效。对于公共选                                                            (责编     苏   林)
            修课,要着重从企业文化分析和工匠精神的角度对
                                                            46
                                                      教师纵横     2024.9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