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2024-9期
P. 53

课改论坛



            题,如人的道德、人的社会、人的文化、人的未来等,                            免劳动风险和伤害,维护劳动健康和安全。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劳动责任和劳动义务,从而培养                                 (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劳动教育的内容
            学生的劳动道德和劳动精神,如尊重劳动、热爱劳                              体系
                                                      [6]
            动、忠于劳动、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等 ;其                               实践活动是人们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取知识、技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通过安排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                              能和价值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实现自我发展和社
            劳动实践,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使学                            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
            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感受劳动的成果和价值,                             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应以
            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信和劳动自尊,激发学生的                              实践活动为基础,构建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使劳动
            劳动荣誉感和劳动自豪感。                                        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活动的要求相符,使劳动教育的
                (四)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方面。其一,哲学与                           效果和实践活动的评价相对应。具体来说,中职哲学
            人生课程通过讲授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使                             与人生课程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
            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升劳动素养,为自己                             第一,日常生活劳动。培养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的
            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哲学与人生课程                             能力和习惯,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做饭洗碗、修补
            通过讨论哲学与人生的相关问题,如人的本质、人的                             衣物等,使学生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和改善日常生
            自由、人的幸福、人的道德、人的社会、人的文化、人                            活劳动,能够适应日常生活劳动的变化,能够主动、
            的未来等,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特长和                             积极、合作地参与日常生活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
            职业规划,进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制定合理的目标、                             出力流汗,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
            寻找合适的途径、创造有利的条件。                                    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第二,生产劳动。培养
                 二、基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哲学与人生                           学生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和习惯,如种植、养殖、加
            课程劳动教育策略                                            工、制造、服务等,使学生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生产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劳动教育的目标                           劳动,能够适应生产劳动的变化,能够主动、积极、合
            体系                                                  作地参与生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锻
                 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炼身体、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
            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思维、情感、                            好的劳动品质。第三,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参与服
            社会、健康等方面。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应以核心素                             务性劳动的能力和习惯,如教育、医疗、文化、娱乐、
            养为导向,构建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使之与核心素                             公益等,使学生能够高效、优质地完成和提供服务性
            养的要求和评价相符。具体而言,劳动教育的目标体                             劳动,能够适应服务性劳动的变化,能够主动、积极、
            系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文化素养。使学生掌握和运                             合作地参与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
            用哲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提高哲学素养和                             汗,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
            文化素养,用哲学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劳动问                              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题,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创造劳动价值。第二,思维                               (三)以课程整合为手段,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
            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逻辑学、价值哲                             体系
            学等思维方式、方法、技巧和工具,提高思维素养和                                 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将不
            创新素养,发现和解决劳动问题,创新和优化劳动方                             同的课程内容、形式、资源、评价等进行有机的结合
            式,提高劳动水平和社会贡献。第三,情感素养。使学                            和协调,以实现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
            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实践主义的学习                              性、针对性,提高课程的效果和质量 。中职哲学与人
                                                                                               [7]
            观、美学的审美观等情感观念、原则、规范和品质,提                            生课程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以课程整合为手段,构
            高情感素养和道德素养,表现出尊重、热爱、主动、创                            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有
            造、奉献等情感态度,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满足感。第                             效地整合和协调,实现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全方位、
            四,社会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伦理学的正义观、责                             多领域的深度融合。第一,与专业技术课程整合。让
            任观、合作观、竞争观等社会观念、原则、规范和品                             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哲学
            质,提高社会素养和公民素养,遵守劳动规则和契                              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养和哲学素养,用哲学的
            约,维护劳动权利和利益,参与劳动合作和竞争,实                             视角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专业技术问题,提高专业技
            现劳动公平和发展。第五,健康素养。使学生掌握和                             术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创造专业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运用劳动的安全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提高健康                             例如,与中药专业的课程整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药的
            素养和安全素养,注意劳动安全和卫生,预防和避                              原理、方法、工艺、设备等的同时,学习唯物辩证法、
                                                            51
                                                      教师纵横     2024.9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