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2024-9期
P. 84

文科教学







                            基于“数字”循证的课例研究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为例



                                                          黄   莉
                                                   (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摘   要:“双减”背景下,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鉴于传统观课评课在评价客观性与时效性上
            存在缺陷,引入 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作为观察与评价工具,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
            第二课时教学实践为例,以“问题与循证”为导向,遵循“事实+数据”的科学范式,系统地分析和诊断教学过程,
            深入探究“数字”循证课例研究的有效策略,旨在激发教学行为研究意识,优化课堂作业设计,实现教学评一致
            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数字”循证;课例研究;《表里的生物》;小学语文
                       “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09EM-0082-07

                 鉴于传统观课评课在评价客观性与时效性上存                              (二)缺乏分析和反馈工具。出现对教师和学生
            在缺陷,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双减”                            反馈都不够及时、学生主动参与度低等现象,原因之
            背景下,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                              一是缺乏有效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和及时反馈,难以
            地作用,坚持以“问题与循证”为导向,以课例研究为                            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深层信息,削弱了研究结果的实
            载体,引入AI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以线上线下相                            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结合的集体备课、听评课及整合作业资源三条路径,                                (三)忽视作业研究。弱化或忽视作业研究的作
            对“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进行研究与实践,探                             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例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因
            索“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致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                             为作业是完整课堂的有机组成,更是教学效果反馈
            的提升,加快教师的集体成长步伐,积淀校本教学资                             和学生能力评估的重要工具。
            源。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                                  在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
            物》第二课时依次在三个平行班开展的教学活动为                              段,智能教学环境的日益普及为解决课堂观察问题
            载体,深入探究“数字”循证课例研究中“事实+数据”                           带来了契机。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
            的科学范式的应用。                                           从依赖经验主义转向以数据为驱动,构建新的研究
                 一、传统课例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模式。
                 课例研究聚焦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细致研究,                               二、基于“数字”循证课例研究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它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承载了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智化已
            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任。“双减”政策的实施,对课例                            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AI 技术在越来越多的
            研究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                              中小学课堂教学分析中得以使用。为解决传统课例
            年的实践发现,传统课例研究存在以下三个亟待解                              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 AI 技术尚难以全面适配
            决的问题。                                               和满足每个独特课堂的需求、提供的评估指标和数

                (一)评价标准有偏差。主要依赖于观察者的主                           据往往缺少普遍适用性等问题,提出将“人工智能”
            观经验分析教学质量,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和偏差                              与“人脑智能”结合起来 ,坚持以“问题与循证”为导
                                                                                    [1]
            较大的问题,可能会削弱教学质量改进的针对性和                              向,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利用 AI 系统的数据诊断、分
            有效性,因为不准确的评价结果无法为教师提供真                              析功能,挖掘数据的使用价值,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正有价值的反馈和指导。                                         有效改进教学行为,进而提升课堂效能。以下为其主

                作者简介:黄莉(1976— ),广西桂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管理、小学语文教学。
                                                            82
                                                      教师纵横     2024.9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