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2024-10期
P. 113

理科研讨



                 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氛围,善于倾听学                              (四)自制仪器工具辅助解决实验问题,发展
            生意见,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                             学生问题思维
            的价值和被重视,从而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内容
            问。学生敢于主动提问,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                             大部分的难度都不是特别大,要想从问题解决角度
            生主动学习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优化实验教学,教师可基于实验器材方面切入,鼓励
                (三)营造实验情境,优化问题解决方法                              学生以安全为前提,尝试自主制作一些实验仪器和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规                           工具,据此操作与完成实验,使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更
            手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够促进教学形式                             多问题,促进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思维的发展。
            的多样化。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为优化实验教                              具体来说,就是初中物理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
            学,教师同样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图                             可以倡导学生自主准备材料,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改
            片、动画、视频等方式营造实验情境,由情境中引出                             进、创新与优化,同时搭配好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
            问题,吸引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交流与探讨,不                             能在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更深层次地探索物理知
                                                 [5]
                                                                                     [6]
            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                                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
            动”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告诉学生:物质是由分子组                            像的规律”的内容时,首先,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
            成的,肉眼是无法直接看到分子的。要求学生通过讨                             操作一个小实验,让学生使用凸透镜近距离观看教
            论判断教师说的话是否正确。其次,教师用黑色塑料                             科书上面的文字,又远距离观看黑板上面的文字。看
            袋包着一瓶花露水往学生中间进行喷洒,问学生:                              完之后教师问学生:“大家用凸透镜看书本上的字与
           “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喷洒的是什么?”学生们齐声                              看黑板上的字感觉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说:“我
            回答:“这是花露水。”教师追问学生:“你们为什么可                           们发现,用凸透镜近距离看到的文字是正立、放大的
            以闻到花露水的香味?”学生经过思考分析后回答:                             虚像,远距离看到的文字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
           “这是由于有某种物质在运动使大家闻到了味道。”                              借用凸透镜开展的小实验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凸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再问学生:“由于有某种物质在                             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产生好奇心理,提高了学习的
            运动使大家能够闻到香味,不过,某种物质运动后其                             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启发学生对实
            味道却不能让每个人都能同时闻到,为什么?出现这                             验结果要大胆提出疑问,例如,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
            种现象,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经过合作探讨                             律?为什么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什么
            后回答:“由于香味进入鼻子之前要先从瓶子里面往                             情况下成放大或者缩小的像?为了解开学生的各种
            外传,然后再通过空气慢慢传开,不可能让每个人都                             疑惑,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开展实验活动对凸透镜成
            能同时闻到。”教师又马上问学生:“香味为什么会传                            像规律进行研究,终于了解了成像的虚实、倒正、大
            开?”学生在合作探讨中都认为香气能够传开是由于                             小与发光体位置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
            物质运动造成的。教师顺势指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                             身边可以体现出凸透镜成像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
            组成的,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放大展示花露水的图                              考,要求学生尝试根据物理原理自主设计与制作实
            片,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滴花露水里面包含无数个                              验的工具。在操作实践中,有的学生把清水滴到课桌
            分子。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给学生演示二氧                             上,发现可以将水滴视为一个微型凸透镜。有的学生
            化氮气体扩散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玻璃瓶里                              把水滴到透明塑料板上面,用它来看书,发现水滴下
            面气体颜色的变化,并以动画形式呈现出分子运动                              面的字会变大。通过这些自己制造的微型实验工具,
            的情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并结合当前的                             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证明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这样,
            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大家想一想,二氧化                             学生通过自主制造的实验仪器工具辅助解决问题,
            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是如何进入上面瓶子里面                               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既能训练学生的动手
            的?”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一边观察一边讨论,他们                             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又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
            在观察与讨论交流中发现气体分子在运动。随后,教                             的问题思维,使他们能够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
            师继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研究固体、液体                                   (五)精心设计生活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
            的分子运动情况,增进了他们的认知,解决了他们头                             的能力
            脑中的疑惑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
                                                            111
                                                      教师纵横 2024.10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