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2024-10期
P. 118
理科研讨
的、更深的思考,同时在疏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点和 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抽象的高的认知
生长点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转化为过去所学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旧知,深化
(二)以适宜任务为载体,深入探究“高” 对高的概念的认识。即:引导学生在对比三角形的高
本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任务数量 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有三个顶
适宜、难度适宜的原则,在课堂探究环节,设计三个 点,因此有三条高;而平行四边形是在平行边上任意
课堂学习任务(见表 2),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画法 一点向对边画垂直线段,所以有无数条高,进一步区
及本质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分不同图形中高的数量不同是源于点的数量不同。
首先,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这一环节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看见“三角形
和自学能力,因此在初步感知“高”的环节,尊重学生 的高”的起点和延伸过程,从而构建知识网。
的自主性,先通过自学进行概念的自我内化和自学 (四)以适时评价为手段,推动课堂环节
高的画法。其次,对前测中学生画的高进行判断,针 本节课没有将评价单独作为一个环节,而是巧
对不同学生的作图错误进行辨析,以学生差异带动 妙地将其融合在自学、探究、拓展等环节中。当学生
全班思考如何画高,强调画高的步骤以及要注意的 不能理解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及时借助课堂和其他学
事项,完善对三角形高的定义的理解。即在初步探究 生的帮助,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
“高”的本质环节先要求学生画高、掌握画高的方法 因,然后找出正确的方法;在学生自学探究时,提供指
和技巧,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演示,将画三角形的 导性评价,明确研究方向;在学生展示时,肯定学生的
高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画垂线段的步骤,巧妙地展 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学生质疑
示画三角形的高与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段之间 补充时,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学习能力。除进行教
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画三角形的高与以前画垂线的 师评价外,在合作、互动环节也针对学习态度、知识掌
关联,理解三角形有三条高,进一步强化“高”的本 握等进行自评和互评,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质。最后,从一般走向特殊,拓展探究直角三角形和 四、小学数学“四适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效果
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促使学生在想、做、辨中拓 (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提高课堂的
展思路。通过以上三个不同层级的学习,引导学生有 教学效率。“四适课堂”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
层次、有合作、有思辨、有应用地展开学习探究,丰富 验,创造性地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资源,设计探究任
学习的体验感。 务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为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和
(三)以适度拓展为延伸,沟通联结“高” 空间,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在合
以“三角形的高与哪个知识有联系?”这一问题 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
表2 课堂学习任务
序号 任务类型 任务内容 教师教学行为
自学教材P58,思考: 1. 为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的方法
自学任务 (1)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指导。
(2)根据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判断哪些高是错误的,并 2.共同总结三角形的高的定义,提炼关键
任务1
辩学任务 说出理由。 词,并板书(顶点、对边、垂线)。
(3)总结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3. 根据学生总结的画高的方法进行示范
性作高,讨论得出画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引导其根据高
的概念,注意三角尺的摆放。
(1)尝试画高: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任务2 研学任务 2.展示错误作品,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2)沟通联系:思考画三角形的高与什么知识有联系?
3. 利用 PPT 将 3 个三角形重叠并抽离出
高,让学生看见三角形高的特点。
再次画高,探究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高的数量。
1.提供探究要求和探究提示。
(1)想: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在哪?怎么画?
任务3 用学任务 2.借助几何画板,直观演示从锐角三角形
(2)画:画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
到直角三角形再到钝角三角形高的移动过程。
(3)研:组内讨论高的数量。
116
教师纵横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