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2024-10期
P. 24
前沿视角
“互联网+”支撑下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探究
黄艳霞
(南宁市秀田小学)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版)》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当前劳
动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基于“互联网+”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重要性,探索基于互联网
技术构建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路径,提出明确劳动教育评价架构、推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协同、开发智
能化评价工具、完善评价的保障与支持机制等策略,以构建高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劳动教育
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
关键词:互联网+”;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4)10EM-0022-03
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版)》和《大 式,通常以考勤、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价依据,忽略
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是指通 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多元化要素,如学生的兴趣激发、
过学校课程、实践活动、生活劳动等使学生充分体验 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等,
劳动过程,培养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劳动 难以捕捉学生在真实劳动场景中展现的丰富面貌,
意识、技能、精神和习惯的一种教育形态。劳动教育 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准确衡量。二是评价主体单
评价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劳动教育体系 一。传统评价体系下,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其个
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可以提高劳 人经验、偏好乃至偏见都可能不经意间影响评价结
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劳动教育增值。然而, 果的公正性,进而产生偏差。而家长作为学生成长的
传统的劳动教育评价通常依赖纸质记录和人为主观 重要陪伴者,在劳动教育评价中的参与度普遍不足,
判断,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评价结果往往难以全面 不利于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削弱了
反映学生的真实表现和进步情况。本文基于新课改 家校协同育人的力量,影响劳动教育作用的发挥。
标准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中小 (三)评价质量不高。教师作为唯一的劳动教育
学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的构建,以提升劳动教育的质 评价主体,其重视度和能力影响着劳动教育评价质
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量。一是许多教师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和深刻理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解。由于劳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比重相对较低,部
(一)评价标准不统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 分教师未能认识到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
标准不统一。各学校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依据各自的 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评价标准和内容往往流于形
教学安排和实际情况,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导致 式、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大多数教师在职前培
标准不一致,不同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要求存在较大 训中缺乏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在评价学生时又缺
差异。例如,有的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由教师根据 乏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评价更依赖教师的个人标准
主观印象给出评价等级;有的侧重学生的操作技能; 和判断,导致评价结果不客观和不准确。
有的主要针对态度、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评 二、基于“互联网+”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
判,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公平性和科学性,无 制的重要性
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为劳动教育评价精准化提供数据支撑
(二)评价体系较单一。一是评价方式单一。大 基于“互联网+”构建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机
多数学校的劳动评价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模 制,能够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对学生多元发展的要
作者简介:黄艳霞(1991— ),女,广西南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劳动教育。
22
教师纵横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