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2024-10期
P. 29
德育探索
主流价值,打造学习新思想的大众平台和培养时代 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用习近平
新人的精神家园。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以“铁一
信息化为手段,实施“N+6+1”实践课堂,深化学生对 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为标
国情的认知,提升审视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的社会 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
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培养具有高度的“志气、骨气、底气”的中国人 。
(二)构建“多元六维”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 二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
体系,实现对全体学生个性化的精准培养 本,要深耕教学大纲,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
突破传统评价主体单一的局限,创新性地引入 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储备、专
企业导师、社区群众等社会评价主体,有效拓宽评价 业知识结构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做到深入浅
宽度,更为关注学生的理论践行度,引导学生力学笃 出、以理服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达到启智润心、
行。结合高职学生个性特点,增设展示汇报、专题答 沟通心灵、因材施教的目的,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
辩、主题演讲等考核方式,以班级为单位选取适宜的 治教育的新局面,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新
考核方式,有力提升评价精准度,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时代青年。
和自信心,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联合结对共建 三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打造适应学生特点、专
院校创新性运用三大数智平台,从思想认同度、职业 业发展、社会需要的新时代课堂。教师要深入了解行
认知度、理论践行度等六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健全 业动态、专业前景,选择专业的案例阐释新思想,产
全时段、全流程、多元主体的智评价体系,运用动态 教融合,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让学生领悟到思政课
[4]
数据分析和“云+端”,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 的价值 。
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实现 四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圈。要锚定实
对全体学生个性化的精准培养。 施立德树人工程重大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
(三)构建“三雁齐飞”的思政课教师梯度培养 才,统筹加强育人队伍建设,营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生
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态圈。建好立德树人学校生态圈、家庭生态圈、社会
构建党建领航、制度驱动的“三雁齐飞”的教师 生态圈,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三
培养机制。组建支部书记和名师为“头雁”、支委和骨 圈”共创、“三教”相协。
干为“鸿雁”、青年为“雏雁”的三雁方阵,聚焦专业力 总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和职业情怀,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力和职业情怀。 课程,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
创新思政课教师企业锻炼制度,挖掘富有行业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
的案例,建设与专业课共享的案例库,提升教师的职 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
教水平。健全“个人—团队集体—名师指导—企业导 国行自觉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
师联合”的备课制度和“听课—评课—反思—改进” 大复兴的奋斗中,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闭环听课制度,打开教评相长的通道。完善“团队作 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
战磨课—名师精准指导—专家校准提升”的比赛制 任的时代新人。
度,教研赛相互促进,名师领衔研究党的创新理论、
高职教育改革趋势、学生职业发展的前景、思政课改 参考文献
革的前沿动态,瞄准目标,明确方向,形成“头雁”领 [1]李爽 .以“大思政”理念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
航—“鸿雁”竞飞—“雏雁”展翅的“三雁齐飞”态势, 设高质量发展[J]新长征,2024(6) .
.
打造一支全国有名、全区一流的政治强、情怀深、思 [2]天津市宝坻区委宣传部 .上好思政课 铸魂
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育新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4(6) .
.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思政课建设必须要有新 [3]朱文静 .高职高专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作为。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思政课建设要从以下四 模式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5) .
.
个方面用力。 [4]邱梅 .基于立德树人任务视角下的高校思政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要聚 课教学成效评价研究[J]才智,2024(15) .
.
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 (责编 苏 林)
27
教师纵横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