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24-10期
P. 49

管理智慧



            平事迹的 PPT,详细介绍她在扶贫一线的感人事迹                            与协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设中,学校应

            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堂上,利用生动的讲述和图                             积极联动社会力量,拓宽资助渠道与资金来源,共同
            片展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黄文秀同志对党和人民                              构建多元化的资助工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加强与政
            的忠诚,以及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随                             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
            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秀                             金投入;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寻求企业、社会组
            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并鼓励他们将这一精神融入日                             织、爱心人士的捐赠与合作,为资助工作提供更多的
            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了将资助导向与“文秀精神”相                             资源与帮助。为确保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和资助工
            结合,学校还可以设立“文秀奖学金”,专门奖励那些                            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与监督机
            在学习成绩、专业技能、社会实践以及品德表现上均                             制,利用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制订实施方
            优秀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能够积极践行“文秀精神”,                            案等方式,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进与有效实施。同
            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学生。这不仅激励学生的学习                             时,学校还应加强对社会资助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确

            热情,也让他们更加明确资助的意义所在,即不仅仅                             保资助资金的规范使用与社会效果的良好实现。首
            是为了解决经济困难,更是为了表彰和激励学生。                              先,教师应加强与本地企业、行业协会及慈善组织的
                (三)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精神资助                                联系与合作,定期组织交流会议与座谈会,向这些机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构建精神资                            构详细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
            助,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资助工作的成效,增强他们对中职教育及家庭经济
            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教师也要积
            与影响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与实践项目,激                             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更加有效的资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                              助模式与合作方式。其次,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学校还注重将“文秀精神”                            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扩大资助工作的宣传范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设立“文秀荣誉                             围和影响力,发布资助政策解读、成功案例分享等内
            墙”、悬挂“文秀名言警句”等方式,让“文秀精神”成                           容,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中职教育及家庭经济
            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激发他们的爱心与责任感,鼓励
            才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促进                              他们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精神成长与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                                (五)促进持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余时间组织成立“文秀读书会”,鼓励学生阅读关于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性与
            黄文秀同志及其精神的书籍和文章,并分享读后感                              稳定性发展,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与保障工作。在
            和心得体会来加深对“文秀精神”的理解。此外,教师                            文秀班式育人模式下,学校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还可邀请一些优秀校友和行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                              资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建设,制订完善
            分享会,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以                             的管理制度与评估机制,确保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
            及他们在工作中如何践行“文秀精神”。为了让学生在                            与有效实施。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明
            实践中感受“文秀精神”的力量,教师还积极策划和组                            确资助工作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与工作流程,确保
            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资助工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同时,加强对家庭经济
            参与扶困项目等。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锻炼自己的                             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评估考核,及时发
            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够深刻体会服务他                              现并解决问题与改进不足之处。学校还应建立完善

            人、奉献社会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注重在班                            的资助政策调整机制与激励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
            级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设立“文秀之星”评                            展状况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和完善资
                                                                                                [5]
            选活动表彰在学习、品德、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                             助政策,确保其与时俱进、科学合理 。同时,设立奖
            的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励机制,对在资助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
                (四)联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元资助工作                              予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艰巨                           师参与制订学校的资助管理制度,明确资助工作的
            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下转第 51 页)
                                                            47
                                                      教师纵横 2024.10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