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24-10期
P. 58
课改论坛
长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柳职方案”,实践效果 革和创新,实现以岗定课、以赛促教、以创促研,综合
[4]
显著 。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
国外学者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 力的教学目标。
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例如, (三)存在的问题
美国百森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在创新创 尽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在理
业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其创新创业课程和项 论上具有诸多意义,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运作模式为其他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首先,这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深入,难以
些学府都注重创新和创业的结合。他们不仅鼓励学 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注重知
生进行创新思维和独立自主的创业实践,也提供专 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
业的指导和培训。其次,这些学府都拥有强大的师资 力的培养。借鉴霍尔三维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教育
力量。他们的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有在 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需逐步解决以下重难点
专业领域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使得他们能够为学生 问题。
提供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好 1.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
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最后,这些学府都采用多元 根据行业需要和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完善
化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还采用案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材料,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
例分析、小组讨论、实战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 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科学设置实验、实习和工
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 程实践等教学环节,对专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的意义 节、行业实践及课外创新实践进行强化。
及存在的问题 2.培养模式的转型
(一)理论意义 依托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以及本校智能制造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在教育理 工厂,建立专业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
论与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 动,建立创新创业浓厚学习氛围;支持专业学科竞赛
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还能够推动教育教 活动,以赛带创,以创促赛。
学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3.教师队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可以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 既懂专业又懂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短缺。现有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融合研究有助于推动教育 的教师队伍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有限,难
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 以满足融合教育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建设“双师双
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能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引进并
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可以使学 承担企业科研课题,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性技能竞赛;
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意 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进行课堂
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实现任务
(二)实践意义 驱动式学习。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体系的
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 构建
种复合型人才不仅可以在专业领域发挥出色,还能 借鉴霍尔三维结构的模型,结合对学生创新创
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也 业能力培养的实际,以“创新创业”机械创新人才培
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校可以为 养为中心,从专业基础知识传授、专业实践训练、应
企业输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而企业 用能力提升三个维度出发,依据 OBE(基于学习产
则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二者形成 出的教育模式)理念,按照“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
良性的互动关系。借鉴霍尔三维结构,设计一个较为 个融合、四个能力”的框架进行设计。紧密融合创
科学合理的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意、创新、创业“三创”培养,统一规划学生的人才培
的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三维 养体系,以课程、竞赛、实践等环节形式贯穿专业人
结构模型,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有 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覆盖本专业校企协同、赛创
利于促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 双融、科研成果转换的多维训练体系(见图 1)。
56
教师纵横 2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