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24-10期
P. 60
课改论坛
学生将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创新创业项目中,培养 拔赛区级铜奖、第六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
学生对科学和创新的兴趣,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广西选拔赛区级银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
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 生创业计划竞赛广西赛区金奖1项并成功入围国赛。
科技”专项赛为例,该赛事是为鼓励科创实践育人而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系的构
特设的专项竞赛,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中心,致力 建,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将创新创业理念
于研究前沿领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探索更具颠覆 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性和创意的科技实物或技术。通过参加该项赛事,学 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紧
生的科创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培养了他们 密围绕专业教育的核心要素,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
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 特点,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优
制,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 化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确
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 保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创新创
为实际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三)“三师融合”协同育人
优秀的师资队伍意味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能 参考文献
够确保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能够将卓越技 [1]王黛碧,王艳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师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效衔接,有助于培养高素 构建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023(4) .
.
2
质的人才 。“三师融合”协同育人,即通过理论讲师、 [2]林清 .职业院校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构建与
[5]
实践导师和实战良师的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 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42) .
.
就业、创业、创新和实践能力。理论讲师团队由校内 [3]旷健玲 .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
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组成,他们负责为学生打下坚实 合的比较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1(8) .
.
的理论基础,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创业原理和行业 [4]鞠红霞 . 产创耦合 专创融合:基于企业一
发展趋势。实践导师团队由具有丰富科研和教学经 线问题库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柳职实践”[J] .
验的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构成,他们通过实验室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27) .
导、项目实践和科研训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 [5]王东霞 .“卓越引领、三师联动、三层递进”卓
为实际操作技能。在实践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参与真 越技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
.
实的项目,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实战良师 2024(19) .
团队则由具有丰富参赛经验和创业实践的教师、优
秀创业者和校友企业家组成。他们通过分享自己的 注:2023 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
经验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意识,并提 课题“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供模拟创业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和创业项 的研究与实践”(2023ZJY1729)。
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市场分析、产品设计、项目 (责编 黄 煌)
管理和商业运营等实战技能。在“三师融合”协同育
人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能
在实践中深化理解,在实战中提升能力,成为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探索与
实践,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创新创业能
力得到了逐步的有效提升。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
赛与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专业技
能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0
余项,省区级特等奖 6 项;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恒
星级、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
作品科技发明 B 类三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广西选
58
教师纵横 2024.10